【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任新建]任乃强:《格萨尔》的发掘者
  作者:任新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1-13 | 点击数:5070
 

 
  任乃强是我国著名藏学家, “格萨尔学” 研究的奠基人,他不仅发现了《格萨尔王传》这部藏族英雄史诗,将其记录整理出来,推介于国内外,而且对于《格萨尔》史诗的性质、历史背景、艺术特点、部章结构、版本情况和格萨尔这一历史人物的真实性进行了研究。


  最早以汉文介绍《格萨尔》

  1776年,俄国旅行家帕拉莱斯在蒙古旅行时发现了《格萨尔》,遂将这个故事介绍到了俄国。1836年由施密特从蒙古文本翻译的第一本《格斯(萨)尔王传》译本在俄国圣彼得堡出版。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虽然早在1716年就出版过蒙古文刻本的《格斯尔可汗传》,但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前,我国内地的学术界还对《格萨尔》十分陌生。直到1930年任乃强首次将其译为汉文,介绍于内地,国内研究者才开始关注这部史诗。

  1929年夏到1930年春,在南充中学教授四川乡土史的任乃强,受川康边防总指挥刘文辉之邀来到西康地区,先后考察了泸定、康定、丹巴、道孚、炉霍、甘孜、新龙、理塘、义敦、巴塘、雅江等县。历时1年,他已记录有数十万字的第一手资料。任乃强将其整理成文,分300条,从1930年5月起陆续在《四川日报》副刊登载。其中,118条标题为“蛮三国”,119条标题为“蛮三国举例”。前者为介绍“蛮三国”(即《格萨尔王传》)流行情况,指出其为藏族民间十分流行的一种“有唱词”的文学艺术,“内容与《三国演义》无涉”。后者是他模拟说唱者语调,用汉文翻译的一段《格萨尔》,内容取自《格萨尔》中的《降伏妖魔》一章。这两条文字总共仅2000多字,但却是我国最早以汉文介绍《格萨尔》的文章和第一篇《格萨尔》汉译本。

  关于这两条文字的来历,还有一段佳话。1929年秋,任乃强来到新龙,深感其地民风独特,就在此停留3个多月。随着考察的逐渐深入,他对康巴大地产生了强烈的爱恋,于是,希望寻找一个藏族妻子作为自己事业和生活伴侣的愿望油然而生。恰好在新龙期间,他听说该县上瞻头人夺吉郎加家的3个女儿均美貌聪慧,精通藏文。于是就请人做媒,上门求亲。当时夺吉郎加的两个亲生女已嫁,只有收养的外甥女罗珠青措未婚,遂以罗珠青措许配任乃强。婚礼期间除举行赛马、跳锅庄外,还有一项活动就是说唱《格萨尔》,说唱者即夺吉郎加的长女却梅卓玛。每天黄昏后,贺亲的人们都要挤坐在寨廊上,等候她说唱《格萨尔》。任乃强因藏语未通,只发现听众如醉如痴,十分投入。后来他请到一位通事(翻译)在现场逐句翻译,才愈听愈觉有趣。于是将通事所译记下,考虑到内地人对这一史诗还十分陌生,他在翻译中将唱词均按汉语韵律译出,使其押韵上口。我国第一篇《格萨尔》的汉译,就这样在这一藏汉联姻的佳话中诞生。

  找到岭·格萨尔王故里

  究竟历史上有没有“格萨尔”这个人物呢?如果有的话,那他又生于何处,长于何方,是什么时代的人呢?真实的“格萨尔”与史诗中的“格萨尔王”又有什么异同?在发掘《格萨尔》版本的同时,任乃强开始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

  1936年,任乃强被任命为西康建省委员会委员,再次入康,得以广泛收集有关《格萨尔》的版本、资料。尤其是他担任西康省通志馆筹建主任后,积极准备编撰第一部《西康通志》,征集到大量藏、汉文的文献资料。其中,有不少关于格萨尔活动与遗迹的记载。在藏族宗教史书上,记载有好几个“格萨尔”,如冲·格萨尔、北方格萨尔等等,那么,史诗中“格萨尔王”的原型是谁呢?他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德格地区林葱土司原为康区北部一大部国,元明时代盛极一时。“其国称为‘林’,‘葱’字之义为‘家族’”,而这个“林”与《格萨尔》中的“岭”在藏文中是同一字,由此证明“林国”即是“岭国”,是同一地名。他由此推知林葱土司家族应与《格萨尔》中的主人公有一定的渊源。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德格之行迟迟未能如愿。

  1942年,任乃强担任华西协和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兼华西边疆研究所研究员后,立即与李安宅教授一起,组织一批师生成立华西边疆考察团,专程赴德格进行考察。在德格期间,李安宅主要对德格的社会与人口进行实地研究,他则着重对德格土司、林葱土司进行考察研究。在这里,他看到了《德格土司世谱》和《林葱土司家谱》,发现了林葱土司家珍藏的《格萨尔》手抄本与木刻木,考察了雄坝(今阿须)格萨尔诞生地和察察(叉叉)寺格萨尔王庙,并从当地活佛、喇嘛和老人口中听到了许多有关岭国与岭·格萨尔的传说。他还从正在德格竹庆寺进修的李鉴铭先生处,得到许多当地有关岭国的掌故和藏文资料。

  返回成都后,任乃强又查阅了许多汉、藏文史料,对《格萨尔》文本和汉、藏史料进行比较研究。1944年至1945年,他相继发表了《关于“藏三国”的初步介绍》、《关于“藏三国”》和《关于格萨尔到中国的故事》等3篇论文,在我国国内第一次较全面地、系统地对《格萨尔》史诗进行了研究,被视为我国《格萨尔》研究的奠基之作。

  在这3篇著名的论文中,他详细地剖析了《格萨尔》史诗的性质,认定了《格萨尔》是一部藏族“诗史”,论证了历史上实有格萨尔其人,只不过在史诗中以其人为原型,作了艺术夸张和神化。他纠驳了格萨尔即关羽的谬说,分析了将《格萨尔》说成是《藏三国》的原因,指出其“与《三国演义》毫无关系”。他调查到当时流传的史诗已不少于25部,并对其中l9部的内容分别作了介绍,对史诗引人入胜的艺术特色、审美价值、语言魅力、教育作用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的这些论述不仅全面地将《格萨尔》史诗介绍于国内外,对弘扬这部史诗的民族性和文化价值起到了巨大作用,而且他所提出的一系列论点和考据,为《格萨尔》研究奠定了基础,开拓了方向,成为我国“格学”研究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09-11-13

上一条: ·张振犁:30年构建中原神话学
下一条: ·杨毓骧:民族大调查是我最难忘的经历
   相关链接
·[王艳]从延安时期到新时代:格萨尔史诗编译与研究的人民性话语·[何城禁]南方多民族格萨尔同题故事的角色设置及其结构功能
·[蔡威]藏族碉楼营造技艺与文化记忆的传承发展研究·[张海鑫 卡吉加]藏族游牧性别文化与民俗研究
·[扎西卓玛]礼物与信仰:一个藏族村庄中的礼物交换习俗研究·[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
·[喀毛措 东主才让]藏族女子成年礼”的仪式传播解读·[何城禁]多民族《格萨尔》文本的演进脉络及其故事形态
·[东主才让 还科多杰]藏族题材影视作品中的民俗文化解析·[仁欠 张冲 仁青才让]卓仓藏族婚俗彩礼及其作用研究
·[罗文敏]组材: 集与散——《伊利亚特》与 《格萨尔》的情节结构·[宁梅]藏族“鲁母化生型”神话的大传统传承
·[李亚星 格勒]藏族青年婚照的影像表达初探·[巴莫曲布嫫]以口头传统作为方法:中国史诗学七十年及其实践进路
·[孙九霞]小地方与大世界:一个边缘藏族社区的本土现代性·“中国史诗传统”展在阿拉木图开幕,涉及中国20多个民族
·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格萨尔文库》出版发布及捐赠仪式在京举办·《格萨尔》史诗藏译汉名词术语进入规范化阶段
·[岗措]藏族传统节日的地域性特点·[孙正国]20世纪后期中希神话比较研究之批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