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耿羽]危险的村庄
——山西B村调查感受
  作者:耿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09 | 点击数:7363
 

  镇政府开发的煤矿马上就要恢复运营,村干部正在向煤矿索要更多的分红,如果成功,我们是否能描绘出如下一幅美好的图景:在煤矿资源枯竭前,B村获取到足够的金钱,从而成功“转型”,即放弃“遍体鳞伤”的农业生产,转为开办村办企业。但现实是:暂且先不谈论开办村办企业是否能成功,B村的村集体资产是否能聚集起来,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B村是一个由“联合家庭主导型”向“原子型”过渡的村庄。①该村庄,兄弟之间的互助尚存(如农忙时偶尔的互助),但已呈现出“原子化”的倾向,如拜年时只去父母家而不去兄弟家,又如兄弟各自买大型农机。而“原子化”的村庄最本质的表现就是,村民们缺乏团结一致的行动能力。在B村,村民们是无法制约村干部出格行为的。虽然很多村民都认为这届村主任很腐败:其03年上任,帐务从不公开,煤矿每年给的18万元,村民实实在在能看得见的好处就是,修了一个灌溉用的水池,以及过年时每个人发160元,而其余钱款的去处,就不知所踪了,同时其家里却越修越好。大家虽有怨言,却没有制约村主任的方法,因为大家已成一盘散沙,无法团结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村干部只要用小恩小惠(如多发煤矿赔偿的复耕费),就能堵上很多人的嘴,达到“各个击破”的效果。如果说B村的村民还有什么“弱者的武器”的话,那就是零星的上访和反对村干部修建公共设施(怕村干部借机从中牟利),对于前者,当地镇政府是不予理睬的,而后者,则是一种“同归于尽”式的、十分消极的抵抗方式。如今的B村,很有“村将不村”的危险,因为村中大部分人都在考虑自身的利益,而无暇顾及整个村庄的未来:村干部争取在任内“狠捞一笔”,大肆侵占村集体财产,村民虽有不满,但大多都认为独自站出来反抗的成本实在太高,而得到村干部的小恩小惠之后,则更是将此事“高高挂起”。

  在这片土地上,煤矿开采者不计后果地“狠捞一笔”,而B村只是分得了十分可怜的一杯羹,而这十分可怜的一杯羹,又被村干部不计后果地“狠捞一笔”。目前的B村,由于煤矿的存在,村集体能有一定收入,村民能有一些福利和赔偿,年轻人也能得到很多就业机会,而且因为附近就有煤矿,年轻人可以以“离土不离乡”的方式就业,这样就让B村的“人气”显得很足。但是,当附近的煤资源耗尽时,B村又该何去何从?煤矿带来的好处没有了,田地被“摧残”得产量低下,房屋岌岌可危,村集体财产被侵吞殆尽,年轻人大量外流……到时候,B村就真的“村将不村”了。当然,B村也是能够避免解体的,不过,B村却缺乏内生力量做到这一点。首先,要防止煤矿竭泽而渔,需要政府出面进行监管,一个小小的村落是无法对抗强大的煤矿利益共同体的。其次,要将逐步“原子化”的B村重新组织起来,让B村的村民重新具备一致的行动能力,同样需要借助外生力量,因为在“原子型”的村庄中,超越家庭的行动单位(如宗族、小亲族、户族、联合家庭)都已弱化,大多数人只愿意考虑自己小家(核心家庭)的利益,很少有人愿意充当无私奉献的“牵头人”,这时,就需要外生力量的介入:如NGO、高校的知识分子和大学生、政府体制内的热心人士、第三种力量(从村庄走出来的已经融入城市生活的现代型农民精英)等。②总之,B村的前途,是危险的、迷茫的、不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①有关“原子型”、 “联合家庭主导型”等农民行动逻辑的分析,见贺雪峰:农民行动逻辑与乡村治理的区域差异[J].开放时代,2007(1).

  ②赵晓峰:结构性力量视角下的集体行动何以可能?[J].调研世界,2008(8).

  写于2008.8

  【本文刊于《农村工作通讯》2008(18)】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耿羽的个人空间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徐杰舜 徐桂兰]加强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现状考察与对策
下一条: ·[耿羽]金融危机中的农民工问题
   相关链接
·[李吉安 李羕然]乡村民间信仰的调查与探索·[季中扬]新乡贤与乡村民俗文化治理
·[杜韵红]乡村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研究·[毕常新 梁莉莉]物质遗存与共同体凝聚:一个乡村民俗博物馆的微观叙事
·[席建立]乡村振兴中的民俗文化流变·[王嘉炜]莆田涵江卓坡村民俗信仰研究
·[李涵]乡土社会秩序与日常交往礼俗的互动机制·[郝倩]年俗中的“内丘神码”暨张夺村民对其认知程度
·[邢莉]当代乡土社会神圣空间历史记忆的重构与族群关系的再生产·[彭兆荣] 重建乡土社会之宗族景观
·[张琼洁]耿村民间故事活动现状调查与价值发生问题初探·[李凡]胶东地区乡村民俗文化传承发展现状与发展路径的调查
·[白莉 邵思聪]共建共享视域下乡村文旅开发的路径探究·[杨兴英]让乡村民俗文化焕发新活力
·[陈杭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乡土社会对文化行政的适应与利用·[孙信茹]微信的“书写”与“勾连”——对一个普米族村民微信群的考察
·[徐俊六]乡土社会献车仪式的民俗学考察·[吉国秀 李丽媛]作为生存策略的农村民俗: 变迁、回应与中国社会转型
·[曹荣]生存性智慧与乡民日常生活的实践逻辑·[王磊]泉州田野调查日记:村民为什么要修祠堂、拜神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