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马知遥]民间图案的吉祥情结与现代创意的可能
  作者:马知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11 | 点击数:8833
 

 

在民间文化中徜徉,我们常常会被民间那些精美的图案吸引,如果稍加留意便会明白,那些图案中蕴藏着老祖宗的智慧,更多的图案中反映的是大众深层的求吉心态和对吉祥美好的祈祷。在该文中我权且称之为“吉祥情结”。
如果对吉祥情结做一细致的分析,我们能发现,大众吉祥情结无非面向四大方向:求福、求禄、求喜、求寿。具体说来吉祥情结有着很强烈的功利性追求,即求财,求平安,求长寿,求多子,这其实是大多数百姓求吉心理中最为基本的内容。相比较禄、喜而言,百姓似乎更倾向求福和寿。因为这里面包含着人生幸运富足而平安的内容,尤其在传统的中国大地上,普遍性的小富即安心理决定了这样的精神追求更为普遍。
但无论家庭富足与否,社会地位高与下,大众都有权利表达自己求吉的心态,所以不论怎样人家,在中国民间通过动物图案来表达求吉心态的比比皆是,而这样的传统在当代仍有或多或少的表现。
在民间的“福”文化中,蝙蝠出现在家具、器皿、建筑上的比较多,蝙蝠之所以成为民间的吉祥动物,一方面是“蝠”与“福”同音,另一方面图案中红色的蝙蝠暗合了“洪福”的寓意。与此相关的图案常见的有“福禄相连”,通常是在将一只蝙蝠和一只鹿首缠绕在一起,同样也是取了谐音的效果,表达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热望。与此类似的吉祥图案还有“福从天降”“历元五福”“福在眼前”“玉堂富贵”等,在这些图案中,一向被我们在生活中视为丑类的蝙蝠成为求吉活动中的主角,他们在五彩的图案中上下翻飞,成为中华民族求福的吉祥物。
如果说在求福图案中,吉祥动物非蝙蝠莫属,那么到求禄的图案中,动物形象则呈现多样化,而且也比求福的图案丰富的多。比如孔雀图案。因为在民间的传统文化中,孔雀是珍禽异兽,代表着高贵,因此古代文官的官服大多使用孔雀,而百姓家中经常挂孔雀图无非代表着求取功名的美好愿望。另外鹿是中国传统习俗中代表祥瑞的动物,而鹿更与“禄”谐音,代表着求禄的民间心理。猴子更是民间禄文化的典型代表。这主要是因为猴与代表官爵的“侯”谐音。所以民间图案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只猴身上挂印骑着快马被一只蜜蜂狂追的形象,名曰“马上封侯”。而凤凰和麒麟是人间瑞兽,和珍奇动物,所以图案中将凤凰和麒麟放在一起,形成“凤毛麟角”的祝福,无非是希望家族中的子弟能够成材而且成为人上之人。喜鹊本来是民间喜文化中典型的代表动物,而在求禄的民间图案中,它经常和莲、芦等植物组成“喜得连科”的寓意,与此相类的是“一路连科”“路路连科”,只不过在这些图案中吉祥动物换成了和“路”谐音的白鹭。民间常见的图案里,常见的还有大公鸡和牡丹组合的图案,如果仔细推敲不难发现其中的美好寓意。因为牡丹代表富贵,公鸡的“公”其谐音是“功”,而公鸡的“打鸣”恰好与“名”谐音,这样“功名富贵”水道渠成,成为家家愿意张贴的吉祥图案。
在求寿的吉祥图案中,我们常见的动物有鹿、鹤、蝙蝠、龟,这样我们常见的图案就有《龟鹤齐龄》《松鹤遐龄》《多福多寿》《福寿双全》等等。其实与求禄紧密相关联的还有求财。在求财的图案中,我们常见的动物有大象、金蟾、金鱼、鲤鱼、貔貅等动物。如果细加考究也是很有民间智慧的。因为大象善于吸水,而细水长流恰好是财富的象征,因此,大象作为吉祥图案则象征着财源广进。金蟾则常见一些商铺,百姓主要是取了形似,因为蟾蜍外表上的疙瘩像一叠叠钱币,民间又经过刘海戏金蟾的故事将其灵性化,成为民间财富的象征物。而金鱼谐音“金余”鲤鱼谐音“利余”,这些都是可以意会的民间智慧,看似小小的谐音变化却看出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求吉心态和朴素的欲望表达。
当然求喜是百姓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民间所谓喜即为洞房花烛。所以和此相联的动物常见的是鸳鸯蝴蝶、比翼鸟。这样的动物图案无非表达了成双成对的美好祝福,对新人的美好希望。而鸳鸯蝴蝶的美好形象以及比翼鸟的美好传说都给民间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所以图案中的动物因此带着人类的美好情感,具有了人性的力量。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马知遥的空间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黄涛]古村落的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发展
下一条: ·[刘道超]神秘数字“七”再发微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