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类是本来不属于特别的乡民艺术,经过社会的宣传和赋予特殊的历史意义而出现的新的吉祥意义,最为耀眼的莫过于奥运福娃意象。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其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福娃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福娃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小伙伴,他们的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藏羚羊以及燕子的形象。贝贝传递的祝福是繁荣。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鱼”和“水”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人们用“鲤鱼跳龙门”寓意事业有成和梦想的实现,“鱼”还有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的蕴涵。晶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给人们欢乐。作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深得世界人民的喜爱。他来自广袤的森林,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欢欢是福娃中的大哥哥。他是一个火娃娃,象征奥林匹克圣火。欢欢是运动激情的化身,他将激情散播世界,传递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欢欢所到之处,洋溢着北京2008对世界的热情。迎迎是一只机敏灵活、驰骋如飞的藏羚羊,他来自中国辽阔的西部大地,将健康的美好祝福传向世界。迎迎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保护动物藏羚羊,是绿色奥运的展现。妮妮来自天空,是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其造型创意来自北京传统的沙燕风筝。“燕”还代表燕京(古代北京的称谓)。妮妮把春天和喜悦带给人们,飞过之处播撒“祝您好运”的美好祝福。这样的设计可谓别具匠心,同时也从中国百姓的乡民艺术中吸取了营养,符合了中国人对吉祥永无止尽的追求心理,和对奥运美好期盼。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乡民艺术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它从图腾崇拜里来,走过了人类漫长的历史,将长期以来民族趋吉求福的心理在民俗活动中得到了形象而生动的艺术体现,而且深深地渗进百姓的日常生活,并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随着人们的观念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新民俗会不断产生,而随应的新的吉祥文化也会不断出现。巴赫金说过:“人的思想从来都不只是反映,他力图了解客体的存在,而且同时反映认识主体的存在,反映主体的具体的社会存在。”[⑩]依照此话,笔者对乡民艺术来一个大胆的概括:那就是乡民艺术从来都不只是反映,它力图展示主体的存在,通过客体表现出主体的情思,那可以代表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潜意识,也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镜像,同时强大的有生命力的乡民艺术甚至会成为民族的传统,成为民族性格的一部分,而且通过艺术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某种意义上说:乡民艺术就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典范。
参考文献:
(1)张士闪:《从参与民族国家建构到返归乡土语境———评20世纪的中国乡民艺术研究》,济南:《文史哲》,2007年第3期
(2)祁庆富:《试论中国少数民族吉祥物》,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4期
(3)李西建:《原始图腾与民族审美意识》,北京:《文艺研究》,1997年第1期
(4)朱年:《苏南泥塑意象图式的民俗意蕴及其渊源》,苏州: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1期
(5)柯林伍德:《精神镜像》,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6)宁业高/夏国珍:《龙年话龙》,《中国吉祥文化漫谈》,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
(8)夏忠宪:《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
(9)徐华龙:《中国吉祥文化论》,南宁: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2期
(10)钱中文主编:《巴赫金全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
①②张士闪:《从参与民族国家建构到返归乡土语境———评20世纪的中国乡民艺术研究》,济南:《文史哲》,2007年第3期
③祁庆富:《试论中国少数民族吉祥物》,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4期
①李西建:《原始图腾与民族审美意识》,北京:《文艺研究》,1997年第1期
②朱年:《苏南泥塑意象图式的民俗意蕴及其渊源》,苏州: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1期
③柯林伍德:《精神镜像》,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40页
①宁业高/夏国珍:《龙年话龙》,《中国吉祥文化漫谈》,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27页
②柯林伍德:《精神镜像》,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63页
①徐华龙:《中国吉祥文化论》,南宁: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2期
②钱中文主编:《巴赫金全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第396页
原文载于《民俗研究》2009年第1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马知遥的个人空间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