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叶舒宪 徐杰舜]人类学与文学的互动
  作者:叶舒宪 徐杰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1-04 | 点击数:21637
 

 

[摘要] 人类学与文学(包括文学创作、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相遇、交流、互动,是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引人注目的现象,由此催生的边缘学科研究如文学人类学与人类学诗学。在世纪之交时蓬勃发展、改变了两大学科的原有格局,拓展了学术空间。
[关键词] 文学人类学;人类学诗学;民族志诗学;口传文学;文本与田野

徐:1997年首届中国文学人类学研讨会(厦门)以来,文学人类学研究在我国发展较引人注目。我们知道文学与人类学本属不同的学科领域,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如何,其相互促进的空间又有多大?你在这方面有哪些认识,对这个跨学科研究方向的总体把握如何?
叶:文学是人学。这是文学家高尔基的名言。文学爱好者和专业师生对此都很熟悉。还有一门同样以人为对象的学问,文学爱好者不太熟悉。那就是人类学。
 “人类学是人的科学”[1](P1-2)。这是人类学家克鲁伯(A,L,Kroeber)在他的专业教科书《人类学》第1章第1节写下的第一句话。“人学”与“人的科学”,可以看成同义词。文学与人类学这两门人的学问之间,在对象上有相关性,在内容范围上有重合点,在视角和方法上有外在与内在联系。20世纪早期,高尔基和克鲁伯分别讲出其名言时,上述的学科关联性问题尚未出现。文学圈的人在比喻意义上理解高尔基的“文学人学”说,且津津乐道。克鲁伯在教科书里只注意区别了作为晚生的“人的科学”的人类学与其他研究人的学科(如生理学,医学)、其他研究人的作品(works)的学科(如政治史、经济学、文学批评和艺术史)之间的差异,目的是要说明人类学的特性所在。当年的人类学尚处在初出茅庐阶段,为争取大学课堂的合法地位,人类学家们所强调的当然是学科的独立和特殊一面。到了20世纪后期,在市场社会和新兴媒体的双重夹击下,作为“人学”的文学逐渐失去往昔的神圣性和号召力,遇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甚至有“文学已死”的呼声。而作为“人的科学”的人类学却在学科危机中杀出一条生路,以其特有的核心范畴“文化”为媒介,给包括文学在内的所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带来影响。文学与人类学的关联性受到关注,我们很容易看到诸如“文学与人类学”之类的学术会议和著作名称[2],而且还名正言顺的出现了“文学人类学”和“人类学诗学”这样的跨学科转基因杂交新名目。此类迹象预示着传统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都面临变局,而人类学也因为借鉴文学批评而出现重大的方法论变化。从近年来在人类学界讨论和引用最多的一部书《书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3],到90年代后期更年轻的三位人类学讲师合编的《书写文化之后:当代人类学的认识论与实际》,可以看到口传与书写之间的文化张力与表现张力,文学批评和人类学之间的学科张力,是如何相互交织和相互作用,给世纪末的学界带来创新契机,诱发出一系列有待反思的课题。“我们表现谁?表现什么?如何表现?对于公开承认社会人类学不再能够实现其传统目标——对异国的、文化他者的生活提供整体性和客观性的表现—的人类学者来说,这是迫在眉睫的紧要问题。”[4](P1)《书写文化之后》卷首的这段话,表达了人类学者面对“写”的表述困境的深刻忧患。“客观性”神话的破灭并未引向虚无,反而促使当代人类学更加强化了自我反思的能力。可以说“表现”的危机进一步促使人类学者和文学研究者走到一起。
徐:过去的20世纪是跨学科研究大发展的世纪,请勾勒一下这两个学科之间交流影响的情况。如果能提供一个总体性的概观,再辅之以相关的有代表性的案例,对于有兴趣从事跨学科研究的学人会有帮助。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徐杰舜的空间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潘年英 徐杰舜]笔记人类学:我的情有独钟
下一条: ·[彭兆荣 徐杰舜]我非我与“学术浪子”
   相关链接
·[苏永前]作为对话场域的“神话/历史”:两种人类学的“神话/历史”之辨·[庄孔韶]金翼山谷冬至的传说、戏剧与电影的合璧生成研究
·【讲座预告】庄孔韶:《金翼》《银翅》及其后续研究(2019年4月16日,中国社科院)·[美]布莱迪:《人类学诗学》
·[庄孔韶]流动的人类学诗学——金翼山谷的歌谣与诗作·龙仙艳:《文本与唱本:苗族古歌的文学人类学研究》
·[徐新建]“缪斯”与“东朗”: 文学后面的文学·[苏永前]真实与建构:神话历史的两种向度
·[朱刚]“山花体”之再反思:从民族志诗学的角度来看·[林科吉]从文学人类学新学科意义看神话学文库
·文学人类学:探索跨学科研究范式·中国文学人类学第五届学术年会召开:表述“中国文化”:多元族群与多重视角
·余震中:文学中的灾难与救世·[杨利慧]民族志诗学的理论与实践
·[马丽华 吴健玲]走过西藏走进北京--西部文学人类学作家马丽华研究之二·[彭兆荣]再寻“金枝”——文学人类学精神考古
·民族志诗学(Ethnopoetics)·彭兆荣:《文学与仪式:文学人类学的一个文化视野》
·吴光正:《中国古代小说的原型与母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