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徐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的盛情邀请。做采访准备时,我曾经在维基百科中搜索到这样的信息:“徐杰舜,中国当代民族学家、人类学专家,被公认在中国民族学领域有创造性学术贡献。”在这里,首先请您向读者作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徐杰舜:好的。1943年12月24日我生于湖南零陵,祖籍浙江余姚。20岁毕业于武汉中央民族学院分院(现中南民族大学)历史系。1985年被调到广西民族学院从事民族研究。1994年8月开始主持《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工作。2002年在中国台湾、香港和内地学者的支持下筹划组织了人类学高级论坛,并坚持每年举办一次。2003年被中央民族大学聘任为人类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自2979年冬开始撰写《汉民族发展史》以来,到2009年从事汉民族研究也有30年了。我对自己的定义是“平安夜诞生的草根人,汉民族园地的种树人”。
记者:草根人也好,种树人也罢,看来您对中国人类学研究和发展付出了超乎一般的时间和精力,做学问、带学生、办刊物、出丛书、开会议。请问,对于一位无论时间还是精力都非常宝贵的学者来说,这样做是否值得?
徐杰舜:当然值得。还是我经常说的那句话,人类学有“仰俯天地,融会古今,贯通中西”的眼光。更重要的是,当今中国需要人类学,人类学对中国的社会转型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举几个例子。人类学最根本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正是党中央重要的执政理念之一。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恰恰也是人类学对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我们历来反对那种破坏环境的不科学的恶性发展以及只讲经济效益不注重生观,恰恰也是人类学对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我们历来反对那种破坏环境的不科学的恶性发展以及只讲经济效益不注重生态保护的发展。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恰恰也是人类学很重要的一个观念,因为人类学强调普同性、整体性、整合性以及文化相对论。如果人类学这几个基本的价值取向在广大官员、政策践行者,乃至人民群众中广为推行,那么,党中央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社会才能够真正成为我们的实际行动和社会图景。如此,将极大地推进中国社会的发展。在国外,人类学已经是人文社会学科群落中的显学,而在国内,人类学还处在边缘地位。虽然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很远大,但是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需要做很多工作。因此,我愿意为中国人类学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记者:您曾经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对世界人类学发展将起重大作用。请问,建立这个观点的依托和根基是什么?
徐杰舜:最近英国有一个叫马丁的学者写了一本书。他在这本书中提到,英国过去是海上霸权,美国曾经相当一段时期是经济霸权,他预言中国将回到儒家之根,从而拥有文化霸权。我认为这个学者的说法很有意思。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
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有一个叫做斯宾格勒的德国学者写了一本书《西方的没落》,就已经谈到了西方的理论并不能够真正完全彻底地解决世界的问题,认为西方中心论是错误的。从那以后有不少西方学者在探讨,有没有更好的理论能够拯救世界。经过一番寻找比较,他们把目光瞄向了中国。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东西对解决当下的全球性问题很有参考价值。比如说,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和”,这对解决世界上人与人、人与自然、族群与族群、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有很大的研究价值。那么,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越能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对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有很大的研究价值。那么,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越能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人类学发展乃至世界发展的重要作用。中国人类学家能不能够应用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新的解读,进行新的归纳、概括、提炼、升华,构建新的方法论,给解决全球性问题以更多可选择的答案?我认为这是有可能办到的。所以,我认为中国对世界人类学发展将起重大作用。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西部时报》2009年7月7日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