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综述

[张建立]60年来日本文化研究述评
  作者:张建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26 | 点击数:12163
 

  人云亦云的日本国民性研究

  我们研究日本文化最大的目的之一,说白了,就是要搞清日本人是怎么回事儿。因此,在我国日本学界,日本国民性研究一直是一个大家格外关注的研究课题。

  迄今为止的日本国民性研究,根据相关研究论著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属于描述分析日本国民性“是什么”的研究;一类是探讨所谓的日本国民性“为什么是这样”的研究。

  关于前者,先行研究大多偏重通过与西方人的比较,来凸现日本人的国民性。诸如“耻感文化论”、“集团主义”、“娇宠理论”、“间人理论”等等,都是这种比较研究所获得的重要成果。但是,当把日本放到对其文化影响深远的东亚来考察时就会发现,所谓的日本文化特殊性,在东亚文化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因而便会令人油然而生出一种“泯然众人矣”的感觉。“耻感文化论”等,与其说是日本文化的独特之处,莫如说是整个东亚文化的独特之处更为恰当。由此,就会愈发给人一种日本人一笔难画、且多少笔都难画得逼真的感觉。

  关于后者,大多数的先行研究都非常重视从“风土论”即地理环境的角度来探究日本国民性的成因,而从社会历史条件的角度进行的分析则略显不足。

  建国以来,我国学者虽然都不同程度地在关注和从事着日本国民性的研究,但遗憾的是,在大多数研究论著中,主要内容都还只是对欧美学者或日本学者观点的附和而已,少有颇具独创性的研究。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我们作为日本人最近的邻人,却对其国民性格感到难以捉摸,反倒似乎不如欧美人对日本人看得那么透彻,其原因恐怕主要还是由于我们的研究方法欠佳所致。以本尼迪克特等人为首的文化人类学家,采纳文化模式论和心理学手法关于日本文化与人格的研究,曾经让人眼前一亮,但是对于偏重通过与西方人的比较而凸现的所谓的日本文化特性,最终让我们这些最近的邻人看日本时,还是难免有些雾里看花般的遗憾。因此,欲真切地认识日本人,今后还有待进一步摸索改善我们的研究方法。

  眼下,多年来潜心于方法论研究的尚会鹏先生,通过对美国华裔文化人类学家许烺光先生的“心理-社会平衡理论”(Psycho-social Homeostasis,PSH)的完善而创立的“缘人”“伦人”理论,为我们认识日本国民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工具。尚会鹏先生对许烺光“心理-社会平衡理论”的译介、完善和应用示范,使我们对日本国民性可以不用再人云亦云。

  限于篇幅,在此无法尽情列举更多先哲时贤的大作。总之,笔者衷心地希望,先哲时贤们通过潜心研究得出的科研成果,能够像清凉剂那样抚平学子们被这炎炎夏日的风火撩动起的浮躁之心,激励大家能够更加潜心专注于基础学术研究,早日为学界奉上扎实且有洞见的应用研究成果,认认真真地画出日本人的真面目,使我们能够知己知彼,增进互信;相互包容,化解怨隙;相互感动,共创未来!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 2009-10-2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宝力格]21世纪:中国蒙古学研究创新与发展的新纪元
下一条: ·2006年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综述
   相关链接
·[张小平]“人参精”故事研究述评·[高健]20世纪上半叶中国南方史诗研究述评
·[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
·[王晓葵]“休闲”中的文化记忆——以日本的“花见”为例·[毛晓帅 ]桑德拉·多尔比个人叙事研究述评
·[刘春艳]近百年中国傻女婿故事研究述评·[胡亮]日本文化遗产的解构与重构实践
·[周小昱文 余建华]仪式治疗的国外研究述评 ·[戴望云]民俗医疗、医疗民俗与疾痛叙事研究述评
·[陈泳超]太湖流域民间信仰类文艺资源的概貌及研究述评·[漆凌云 杨秋丽]中国民间故事文化人类学研究述评
·[黄旭涛]中国民间小戏七十年研究述评·[马知遥 刘旭旭]中国非遗著作研究述评
·[李扬]布鲁范德都市传说搜集与研究述评·[廖方容]壮族师公戏起源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述评
·[郭俊红]地方文化视域中的牛郎织女传说研究述评·[毕旭玲]20世纪前期海外学者中国神话传说研究述评
·[周争艳]国内表演理论研究述评·[漆凌云]基于高被引视角的近四十年中国民间故事研究述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