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张振犁:30年构建中原神话学
  作者:老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30 | 点击数:5444
 


  在河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中原神话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盘古神话、伏羲女娲神话、黄帝神话、大禹治水神话……一串串明珠镶嵌在中原大地。点亮这些明珠的,是河南大学的张振犁教授。

  2007年冬,我国文艺界的最高奖项——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典礼在美丽的苏州阳澄湖畔举行,85岁高龄的我国著名神话学家、河南大学教授张振犁先生获“终身成就奖”。张振犁先生从事民间文艺事业60年,其中30年致力于中原神话研究,获此殊荣,实至名归。

  张振犁发现了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创立了中原神话学派。

  神话之为神话,就在于它的神圣性。发现中原“活神话”,是张振犁先生对人类文化史的重大贡献。学术界认为:“在中原地区发现的若干古典神话的延续,推翻了过去中国神话贫乏、仅有断简残篇的片面结论,大大地丰富了中国和世界神话学。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大量有关开天辟地、宇宙创造的神话材料的发现,填补了这类神话材料缺乏的空白,纠正了史学家们关于中国神话中仅有圣贤英雄人物的史迹材料的传统观点。”钟敬文先生在论述中原“活神话”的发现时,高度赞扬说:“中原人民口头遗存下来的诸多古典神话,便是一种文化史上的奇迹,是十分值得重视的珍宝。”前苏联学者、国际著名神话学家李福清,则称赞中原“活神话”的发现为“神话研究的新动向”。中原“活神话”发现的更重要的意义,不仅在于大量古典神话口头遗存的本身,而且在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大大裨益于我们今天人文学科的建设和繁荣。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民间文学研究生,风华正茂之时,张振犁带着导师钟敬文先生的嘱托来到了河南大学。20世纪70年代末,张振犁先生为1977级中文系学生开设《民间文学概论》这门课,之后,民间文学这门课在河大一直没有断,今天仍然深受学生欢迎。历届学生的田野作业,为他提供了很多珍贵的中原神话新发现的信息。已是两鬓斑白的张振犁先生,几十年不间断在田野作业,在那些深藏着古老的原始神话群的乡间奔走,亲手挖掘那些珍贵的神话。于是,盘古、女娲、伏羲、黄帝、夸父、阏伯、大禹等神话群拂去了千年尘埃,又重现在明媚的阳光下,绽放出夺目的异彩。

  张振犁在这条探寻中原神话的路上一走就是30年。30年,他创立了一个为学界认同的中原神话学派。从1983年开始,以张振犁为负责人的中原神话课题组,开始了漫长的田野考察。调查组以科学的态度和先进的记录手段,获得了大量的录音、录像和照片等第一手中原神话资料,为以后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这一阶段的考察成果是:张振犁的助手程健君撰写《中原神话调查报告》三篇,张振犁和程健君合编《中原神话专题资料》一部,张振犁出版《中原古典神话流变论考》专著一部。

  著名文艺评论家刘锡诚先生在他的《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一书中评价说:“张振犁所作的调查与研究是很有价值的,打开了中国古典神话研究的另一片新的天地。调查组的调查和他本人的学术研究,以大量新的材料和新的见解,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和议论,从一个重要方面推进了古典神话的研究深度。”

  中原神话学派是以自己丰厚的学术成果和深邃的学术见解被学术界所接受和承认的。多少年来,张振犁和他的学生们笔耕不辍,推出了一部部、一篇篇力作,给年轻的中国神话学注入了活力。1990年,大型工具书《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出版,“中原神话”作为独立的神话体系在此书中出现。1997年,程健君的专著《民间神话》出版;1999年,张振犁教授和他的学生陈江风、程健君、高有鹏、吴效群等多位中原神话研究者携手,出版了《东方文明的曙光——中原神话论》。该书以系列性专题研究的方式,从哲学、史学、民俗学、文化学、宗教学等诸多角度,努力挖掘中原神话的深层内涵和典型意义,从而构筑起东方原型文化的模式,为中国神话学规范化的学科建设和中原神话学的构建奠定了基础,形成了以张振犁教授为旗手的“中原神话学派”。这个学派将整个社会活生生的生活事项作为一部大书,从民间文化、民间生活、民间社会的角度来看神话,这种方法已被学界广泛接受。

 

  文章来源:《党的生活(河南)》2009年第1期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发掘中原神话——张振犁教授采访记
下一条: ·[任新建]任乃强:《格萨尔》的发掘者
   相关链接
·[孙艳艳]中原民间经歌:中原神话调查的“二次田野”·[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
·[祝鹏程]朱大可神话研究的症候式批评·[祝鹏程]作为文化批评的神话研究及其不足
·[王宪昭]神话的虚构并非历史的虚无·[毛巧晖]承续与超越: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神话研究
·[梁青]战后日本建国神话研究的理路·[高健]神话王国的探寻者 ——李子贤神话研究评述
·[霍志刚]傣族神话研究回顾与“朝向当下”的傣族神话研究·[袁学骏]河北耿村起源性神话研究
·[刘雪瑽]再论程憬的中国神话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神话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山海经集释》首发式在成都举行
·[张振犁]从中原龙神话看“中华第一龙”的文化史价值·[刘宗迪]丁山的神话研究
·[刘雪瑽]百田弥荣子的中国神话研究·[张洪友]神话旅行与救世情怀
·[苏永前]多重证据视野下的孙作云图腾神话研究·[王宪昭]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学术史探微——以《民族文学研究》为视角
·[王宪昭]论母题方法在神话研究中的运用·[吴晓东]“朝向当下”的神话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