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神话也存在同样的情景。世界上很多地区流传着同一类传说。但是,它们在各地区演变为神话后,却彼此各异。
而自然神话的故事情节又是以人们所熟悉的社会生活形式为基础的。这样的情节很可能发生于人们生活之中;但是,它们与星体、雷雨和风暴所发生的联想,使它成为自然神话。①
一、王母形象的文献记载
世界各民族的原始神话,在传入不同地区和民族的过程中,由于受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不同形态的变异(从人物、主题、情节和语言等)。我国远古的西王母神话,同样经历了这个演变过程。它从西方昆仑山传入中原之后,就发生了神话本体属性不同文化内涵的变异。
这个问题,朱芳圃先生在《西王母考》中有一段很扼要的说明。他说:
“《山海经》所载之西王母,原为西方貘族所奉之图腾,随着社会的发展,图腾本义,渐次消亡。一方面由于名词的误解与无意的附会,逐渐演变为黄帝的后妃;一方面还保持其本来面目而演变为西方的山神,‘莫知其始,莫知其终’,成为道家理想中得道的真人。同时,与燕齐方士服药求仙的方术相结合,因而转化为汉代长生不死的女仙”。(《中国古代神话与史实》,第155页。)
具体地说,西王母在《山海经》中的“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形象,正是西方貘族所奉祀的图腾神像。(“貘”即“西膜”)她是“穴处”的似人非人,半人半兽的怪物形象。到了周代《穆天子传》里记载的西王母就成了温文尔雅的一方“人王化”的“一国之君”。她还与中原的古帝王尧、舜、禹、汤和东夷族团宗神后羿有过交往,互赠玉、帛、兽或赐不死之药。实际是部族之间进行文化交流。到了汉代以后,《尔雅》和《汉武故事》及《汉武内传》中的记载,西王母俨然成了一位道行深远的“真人”。她行动时,笙乐开道,众仙女簇拥,服饰雍容华贵的“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的仙化了的“灵人”。她从怪异形象一变而为掌握长生不死之药的“仙人”。这实际是封建帝王理想中的天姿国色的女神和方术化了的神仙典型。②从西王母神话的品位已有很大不同。
至于西王母与黄帝关系的演变就尤为特殊。西王母原为西方之神嫫母(貘)。她与黄帝同为昆仑山的原始部族的领袖。《荀子·赋篇》说:“嫫母,力父,是之喜也。”《吕氏春秋,遇合》说:“若人之于色也,无不悦美者,而美者未必遇也。故嫫母执于黄帝,黄帝曰:‘厉女德而弗忘,与女正而弗衰,虽恶奚伤?”《列女传》说:“黄帝妃曰嫫母,于四妃之班居下,貌甚丑而最贤,心每自退”。
西王母本名为嫫,演化为丑陋的女神。又由于她与昆仑山神黄帝宫相近,从而一男一女,就为配偶。后黄帝又逐渐演化为人王,嫫母就演变为有德无貌的帝王的后纪了。③这就是西王母神话与中原文化交融的一个侧面的明显反映。
二、西王母神话在中原的变异(上)
以上仅是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到的西王母神话与中原文化交融的脉络。从原始图腾神到“人王化”,再到道教真人和方术化仙人的演化过程。这个演变大体上是通过上层文化的接触变化过来的。
然而,如果从神话本体演变来看,就出现了不同的情况。西王母神话流传到中原之后,在民间神话范围内所发生的变异,却是另一番景象。从神际关系的神格易位、神话功能的重新确立、神话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意识与西方和中原社会文化背景的连接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都不属于上层文化职能的范畴。探讨这些问题,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句话,西王母神话传入中原之后所发生的本体演化,大体上发生了两方面交融:一是与中原民间产生的原始神话发生“涵化”;二是在中原的道教文化发生“互渗”。后者在文献中多有记载。
我们从大量现在尚流传在民间的神话中,看得非常清楚。这在中国神话学理论方面,既是很复杂又是很有意义的问题。我们从此不难看出神话所具有的鲜明的地域、部族或民族的社会生活特色。也就是说,不同地区先民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对神话的产生、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神话必然在传播到另一民族地区时,由于受地理自然条件和宗教、信仰、道德、习俗等文化条件的影响,必将产生从内容到形式上不同程度的变异。这种不同地区、民族的神话融合,在西王母神话与中原文化之间的“变异”有哪些表现呢?其所表现的文化内涵的变化在神话理论方面又说明了什么呢?这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神话人物置换变形的神格易位。中原部族的原始神话,有其独立的体系。到了道教文化兴起之后,就将原来的神话吸收、改造为道教神话系统:“一切诸神咸所统摄”。原来中原地区的神话人物,基本上都纳入了道教神谱之中。西王母神话传入中原之后,便以西方部族领袖的身份,被转尊为道教至尊大神玉皇大帝的配偶之神。从此,不再是黄帝的后妃(尽管还有黄帝选嫫母族女子为后妃很少的记录如《嫫母发明火药》),一变而为道教天国神殿其权至大,其位至尊的显赫“神母”。她与黄帝原来传说中的配偶关系变成了神人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这个问题说明:西王母神话东传中原,必须适应新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客观需要。与此同时,她也融入了中原神话本体属性的范畴,从而脱离了西方昆仑神话的特性(当然,也与前述的“真人”、“仙人”有一定的区别)。这种“神格易位”的置换变形,在神话学中是经常遇到的。它体现了部族之间文化交融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西王母所代表的从西方狩猎部族文化,到了中原文化圈内,适应新的农耕文化发展的需要以及中原封建帝王的需求和理想,就产生了西王母这样天国至尊“天母”和“仙人”的更为复杂的神话人物形象。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因素。同时,中原的生态环境与生产的形态,也促使新的西王母神话的应运而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