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国际经验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经验

[王林 秦子来]日本能剧传承对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启示
  作者:王林 秦子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25 | 点击数:14152
 

  参考文献:

  [1]陈贞竹.当代日本能剧的传承方式[J]中国戏剧,2004(6):59-61.

  [2]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4]张永芳.略论黄遵宪对中日文化同源性的关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1):52-57.

  [5]郭玉成.中国民间武术的传承特征、当代价值与发展方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2):40-44.

  [6]李仲轩,徐皓峰.逝去的武林――1934年的求武纪事[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7]郭守靖,郭志禹.以武术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回顾与教育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06(7):64-67.

  [8]金元浦.全球格局中文化的跃升[N].文汇报,2006-09-21(5).

  [9]龙应台.在紫藤庐和Starbucks之间――对“国际化”的思索[N].南方周末,2003-08-14.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2009-10-16 14:46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晓峰]什么支撑着今天的日本?
下一条: ·[苑利]日本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历史和今天
   相关链接
·[毕雪飞]寄寓神威:日本八幡信仰的多重面相·[郑博宇]日本素戋呜尊神话对中国“水”传说的化用
·[张玉琳]重返生活世界:民间文学的家庭生活实践及其活态传承·[徐梓淇]“民具”的再定义:21世纪日本民具学的转型与反思
·[吴小丽 林晓彤]敬惜字纸的文化传承与影响·[吴珂]玩具研究批判与日本藏中国乡土玩具资料群补遗
·[王静怡]仪式实践与文化传承:基于岷县宝卷的田野调查·[谭昱芊]论五来重“佛教民俗学”的思想脉络
·[孙瑾]西王母传说在日传播研究·[陆兴忍 车祖萍]基于图文互证的蹴鞠非遗技艺的中日发展与传承研究
·[刘建华]日本民间信仰研究的历史演进:概念形成、学科互动与范式流变·[刘晨]冥神祛病:唐代泰山府君信仰“东渡”日本再考
·[李欣桐]日本新冠疫情下妖怪 Amabie 形象的多重建构·[姜姗]日本妖怪文化中艾灸民俗的演绎与异化
·[范夏苇]浅谈日本的中国宝卷研究·邮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与创新交融论坛举办
·[徐文柏琪]青白瓷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
·[檀力]关于安徽“长丰剪纸”非遗文化项目入驻朱巷镇文创园可行性计划·[孙敏]母题共享与话语耦合:日本英雄祖先故事的信仰图景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