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
将来自八个国家的12项遗产列入
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阿布扎比10月1日──以阿瓦德·阿里·萨利赫·阿尔穆萨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为主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在阿布扎比举行的本届会议期间,已经确定了来自8个国家的12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独立专家审查,将这些白俄罗斯、中国、法国、肯尼亚、拉脱维亚、马里、蒙古和越南的文化习俗列入《名录》,标志着委员会启动了《急需保护的非物质遗产名录》的工作。委员会认为,尽管有关社区或团体作出了努力,这些文化元素的生存还是受到了威胁。列入《名录》后,如提名文件中指出的那样,有关国家将实施具体的保护计划。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有资格接受为此目的设立的基金提供的财政援助。
白俄罗斯
Kalyady 沙皇(圣诞沙皇)仪式
Kalyady 沙皇(圣诞沙皇)是白俄罗斯明斯克地区Semezhava村的一种宗教仪式,也是一项节日活动。典型的白俄罗斯新年庆祝活动系根据“旧式”儒略历举行。节日期间,会展示当地独特的表演艺术。每年约有500人参加庆祝活动,并会从中选择七人,在国家历史宗教剧《最伟大的沙皇》(Tsar Maximilian)中出演“Kalyady沙皇”一角。其他喜剧人物还有dzed(老头)和baba(老太太),分别由一名年轻女孩和男孩扮演,并会与观众互动。剧中,“沙皇”会造访当地未婚少女的家,做一些滑稽表演,从而得到女孩们的美好祝愿和嘉奖。庆祝活动会持续到深夜,火炬将照亮整个村庄。把戏剧元素纳入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并融入民族社区、团体和个人生活的做法,使得戏剧成了文化多样性的一个鲜活范例。目前,这一庆祝活动仍深受老年人的欢迎,不过,喜欢它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少了。这可能会导致与该传统活动相关联的戏剧服装、乐器、室内装饰及特色菜肴等方面的知识传递出现缺口,进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能会在当前这一代人身边消逝。
中国
中国/羌族农历新年
羌族农历新年是中国四川省羌族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祝活动。节日期间,羌族人民祭拜天神、祈祷繁荣,展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对自然的尊重,并促进社会和谐、家庭和睦。在释比(神父)的细心指引下,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举行庄严的祭山仪式,杀羊祭神。然后,村民们会在释比的带领下,跳皮鼓舞和萨朗舞。活动期间,释比吟唱羌族的传统史诗,人们则唱歌、喝酒,尽情欢乐。新年之夜,每个家庭的一家之主会主持祭拜仪式,献祭品和供品。通过庆祝新年,羌族的传统、历史积淀和文化信息得以继承和传播,族人的社会习性得以巩固,羌族人民也借以表达了对所有生灵、对祖国和对祖先的尊重与崇拜。然而,近年来,由于人们的迁徙活动日益频繁、年轻人对羌族传统文化的兴趣不断减弱,加之外来文化的冲击,庆祝羌历新年的人越来越少;2008年汶川大地震摧毁了许多羌族村庄,羌族人民聚集区遭到严重破坏,羌历农历新年也因此陷入岌岌可危的状态。
中国
中国传统木拱桥营造技艺
木拱桥分布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福建和浙江两省。木拱桥的传统设计与建造综合运用了木材、传统建筑工具、工艺、“横梁搭建”、榫眼和榫接头等核心技术,以及经验丰富的木工对各种不同环境和必要结构力学知识的了解。木拱桥的建造工作由一名木匠师傅指挥,其他木匠操作完成。木匠工艺按照严格的程序,通过口头传授和个人示范流传下来,抑或通过师傅对学徒的教授或是作为家族手艺,代代相传。这些家族在木拱桥的修造、维护和保护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传统工艺的载体,木拱桥既是传播工具,也是传播场所。它们是当地居民重要的聚集场所,人们在木拱桥上交流信息、开展娱乐活动、举行祭拜仪式,从而加深了感情,凸显了文化特征。中国传统木拱桥营造的文化空间提供了一个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了解与互相尊重的环境。但近几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木材稀缺、可用建筑空间不足等因素威胁到了木拱桥工艺的传承与存活,这一传统已有所流逝。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