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张志春]裸裎艺术的文化源渊
  作者:张志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24 | 点击数:7098
 
当然也有一些实际操作中的因素。在古希腊奥运会初期阶段,出于阶级、民族、性别的考虑,特意制定出裸态竞技的规则。譬如,不能有奴隶,必须是历史清白、从未受过刑罚的自由民,有纯正的希腊血统,等等。比赛前要进行严格的审查,运动员们在跑道上沿着观众面前绕场而过,一直到观众审视通过才能生效。据记载,后来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有次参加奥运会,也因是异邦人而在赛跑前遭到拒绝,直到他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希腊阿卡亚人的后代才被允许参加。因而,运动员的裸态是接受审查的一个重要前提。
另外,奥运会的神圣与庄严,还表现在裁判须是荣誉、身分与权力极高的国王或名门望族,赛前要举行隆重的祭祀宙斯仪式。但最严肃的是起初对妇女的禁忌。不但比赛,就连观看和祭典也是禁止妇女参加的。其严厉程度甚至见诸法律条文,凡属私自参加运动会或圣典的妇女,一律处以极刑,或倒悬从山崖抛下,或处死作为祭神的牺牲。据记载有位运动员的母亲,竟然化装成自己儿子的教练而混进了会场。当独生子比赛获胜时,她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而高呼着儿子的名字跑到他跟前。事情败露后本应处死,却又考虑她是运动优胜世家而予以赦免。奥运会后来吸取这一教训,连教练员进场都得裸体了。但每届运动会都有一个女祭司──自是生活中的女性,代表得墨忒耳女神降临会场,观赏这健与美的裸态运动。
奥运会发展到后来,终于改变了原来的规定,允许妇女参赛。文献记载,奥运会史上第一个女性冠军是马车赛获胜的基里斯卡。她的父亲和哥哥都曾是斯巴达国王。画家也为这位女运动员画了像。古希腊艺术作品中,留下了不少女性竞技者的形象,如克里特女子斗牛的壁画,甚至有女子与男子摔跤的画面。这种运动会形成了男女裸态竞技的社会风气。古希腊的莱克尔加斯作为一个伟大的立法者,组织了国家。他命令少女训练摔跤、长跑、掷铁圈、投标枪,以便得到更好地成长。为了使她们摆脱过于敏感和对暴露身体的畏惧,他命令年轻女子应像小伙子一样在队列里赤身裸体,而且在一些严肃的节日里以这般模样唱歌跳舞,而小伙子则站在一边观看。这些少女的队伍以及她们在操练跳舞时的裸体,如柏拉图所说,使年轻人有了“爱的活力和确定性”,而不是数学的确定性。在斯巴达,男子如不能观看裸态女子的体操表演,那么在冬天他们就会被迫赤身露体地在广场转圈子,唱着嘲笑自己的歌。可见,裸态竞技是出于宗教的需要,是运动的需要,是一种神圣的裸裎。倘荣获一次冠军就被视为民族英雄,著名画家就会来画像。若连获三届冠军就被看作神圣,要塑为裸态雕像留传千古了。显然在古代奥运会上,力的竞技是一种带有神圣意味的狂欢陶醉,也有着自炫的满足和美的角逐意味。美的角逐,逐渐演为一种时尚观念。到后来的雅典娜赛会上,干脆加上了选美的项目。甚至奥运会也成为富豪选女婿的好机会。
在这种生活文化的氛围下,直接谈论人体之美就成了具有崇高意味的话题。不少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都涉及这一领域。公元五世纪的杰出政治家,雅典执政官伯里克利就曾说过:“我们是爱美的人”。
而喜剧家阿里斯托芬则告诉青年,只要听他的指导,将来一定能够“胸部饱满,皮肤白皙,肩膀宽阔,大腿粗壮……,在练身场上成为体格俊美、生气勃勃的青年。”
苏格拉底称赞哲学家卡尔米特之美,说:“所有人望着他像望神像一样”,而克雷封则说得更明确:“他的脸真好看,……可是他要是愿意脱下衣服来的话,他的相貌就相形见绌了,因为他的整个身体才美呢。”
据丹纳《艺术哲学》说,希腊男女“所有这些衣服一举手就可以脱掉,绝对不裹紧身上,但是能刻画出大概的轮廓;在衣服飘动的时候或在接缝中间,随时会暴露身体。在练功场上,在跑道上,在许多庄严的舞蹈中,他们干脆脱掉衣服。普利纳说:‘全身赤露是希腊人特有的习惯。’衣着对于他们只是一件松松散散的附属品,不拘束身体,可以随心所欲地在一刹那之间扔掉。”
正因为在生活中、竞技中、舞蹈中、其它庄严的活动中可以见到大量裸态的人,古希腊人才得以深刻而完整地认识和把握人体,创造出高度精确和赋予理想的裸体形象。哲学家理论家才能对裸裎艺术作出深入地思考与探究。整个希腊甚至更大时空范围的欣赏裸体之美的眼睛才被培养出来了。后世的人们在探究裸裎艺术起源的时候,往往都要在这里追溯一番。
原载《中国纺织美术》2000.1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秦岭醴泉──张志春个人空间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张志春]图腾说:服饰起源新论
下一条: ·[周星]古村镇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再发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