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张志春]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大学新生着装心理管窥
  作者:张志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02 | 点击数:4000
 

 

跨越了中学时代,戴上了大学校徽,对一个学生而言,除了种种令人企羡的氛围之外,还有一大收获为人们所忽略,那就是着装自主权的获得,以及由此产生的困惑与升华的心态。
想想那规矩单纯的中小学时代,也许自家年龄太小个子太低吧,也许缺乏自觉意识吧,总觉得父母好大好大,老师好高好高,要穿什么该怎么穿,父母自有规矩自有考虑,老师自有模式自有要求,学校自有章程自有纪律。就是隐隐地萌生出一点爱美意识或在不同声景中碰出点时髦闪念吧,可父母的话语圆周率一样不容改变,校园的纪律国界线一样森严。没料到,七月七鲤鱼跳龙门,翻过这道梁就是解放区的天蓝蓝的天了。虽然大学有一些着装规定,但大都是老庄风度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服饰约束松驰多了。中学时代老师那严苛的督责因距离而产生美感,一切都化为甜美的回忆;而父母远在天边,鞭长莫及,将在外不由帅了。此刻的父母似乎也有了自知之明,自知着装观念不合孩子胃口,且孩子业已长大成人,仿佛进入改革时代也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放权,写信啊打电话啊一百二百一千两千地汇钱啊,一再叮嘱你自已看着买几件衣服,打扮得体面一些……;想当初,穿红穿绿穿单穿棉往往由父母拿决定性意见的。没料想大学门前一晃,校徽一别,哈!在个人看来了不得的历史性进步竟不费吹灰之力,完成于一瞬之间,这一在过去争啊吵啊都不易获得的重大权利就这样轻易地交还给了个人么?不少学生因之滋生一种成人的自豪感和自由感,内心深处升腾起解放的轻松与自尊的愉悦。
但,放开马儿跑,马儿就一定会吃草了?随之而来的是服饰境界中应更大的困惑。过去学校要求,父母代办,倘若顺从那就没说的了,倘不愿顺从,自己也只是轻车熟路地从逆反的角度去接受,说这也不好那也难看就是了。即便政府也来插足服饰指手画脚,那也是简单地或顺从或叛逆,总之是以惯性思维方式上从对方的根基上向前向后推移。现在中学跨越了,父母不监护了,大学的老师拎着讲义夹跟着铃声上讲台,听着下课铃声掸着粉笔灰出教室,班主任辅导员什么的半月能不能来班一趟,来了似乎也不关注谁的领子长袖子短的……,外在的关注呵护淡化了没有了,于是自身生命的感觉就凸现出来了,仿佛自己一下子成为无助的弱者似的,原先这样一身会不会被新环境接纳,会不会被同学老师或别的什么人视为掉渣的土俗老毛儿?若想改变旧貌,穿什么,怎么搭配,什么地方去买,如何买?……等等剪不断理还乱如一团乱麻般的问题,过去不曾出现过,现在仿佛孙大圣那毫毛吹气变成的小猴子一样一大堆地在眼前活蹦乱跳,一时也不知如何收拾。也许恨不得马上飞回家向父母请教,或索性让他们来继续代办好了。可十八岁二十岁的自尊心又何处悬搁?想想中学时代,多次因此和父母争着吵着想将着装自主权要回来,可能几次说过“我的着装不要你操心”而气得母亲叹息父亲发火,现在能轻易低头认错打道回府么?遂由着装的困惑增益了对家庭温情的感念。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离乡不知父母亲啊。再说自己早已成人了,还能一直让父母在穿衣戴帽这点小问题上操心?更何况自己凭学业凭智慧步入高等学府,在服饰领域里就不能年年升级?于是,直面现实,硬着头皮营造自己的着装世界,探寻穿着打扮的知识,看图书馆有无这方面的著作报刊,看选修课中有无服饰美学之类的内容,不动声色地观察模仿高年级学生的着装风貌,于是感叹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呐──以求着装之道,以释装身之惑。
应该看到,二十岁左右的大学新生,正处于人生的青春期,求偶期与自我崇拜期。他们不只因千里之志而重视内在的智慧修练,更有外在的形象设计的明显萌芽。古今中外皆如此。处在这个年令区段里的人物,任何扮饰特异的个性中都带着这个人生时期必然的共性。更何况学校年年岁岁少不了隆重的开学毕业典礼和盛大的体育运动会,平时有休闲高雅的舞会,时不时地接待外宾上面头面人物异域师友,……都毫不例外的将着装事宜提到了议事日程。对于新生来说似也有处处留心步步在意的警觉:突然进入大学,一个崭新的环境,一个新组合的班级,能否融入同专业的学生群,能否不被同一校园的校友嘲笑,自己是否受到关注,是欣赏还是轻视呢?这些近乎本能的敏感思绪自然导致对服饰行为的讲究。
再者,大学新生服饰心态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不同的文化社区的融汇与整合。大学生来源远远超过中小学时的一乡一镇一县一省,往往来自祖国各地,来自不同民族,来自不同国度不同人种。眼界大开,心里系念着自己旧有的扮饰是否得到新环境的认同,
系念着自己过去的服饰感觉是否有着较高的挡次而为人所企慕?于是心灵呈现出敏感的开放状态,象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与接纳。接纳,比较,选择,胜优汰劣或自出新意,目击心随,处处留心皆学问,于是有了更多感性体验的积累,更多的饭后茶余鉴赏性评论的熏陶,更多的学业平等者的讨教与推敲琢磨,更多的眼前着装者美饰效果所以然的洞察与总结,……使得着装心态趋向自如,很快地鉴赏水平和着装行为就有了质的提高。我看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说法,套在大学新生的身上,似乎恰如其分。但别骄傲,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呀。几年后,毕业时应聘时着装形象的考虑与讲求还在后边等着呐。
          原载《中国纺织美术》2000年第2期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秦岭醴泉──张志春个人空间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默默走向消亡的历史文化遗存:何为“适度利用”?
下一条: ·[张志春]图腾说:服饰起源新论
   相关链接
·[于翔]心流:女性剪纸群体的最优心理体验·[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
·[漆凌云]结构与隐喻:元宵节放花灯传说的文化解读·[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
·[胡港]网络民间文学:新的社会心理直接表现形式·[李维康]防灾心理与社会性抚育的仪式表达
·[陈金文]压抑与释放:论机智人物故事产生与流传的心理机制·[刘文江]记忆、展望、重复与认知:谣言“叙事家族”的心理机制研究
·[关晓菡]从许愿池投币现象分析中国民众的祈福心理·[段永升]龙头棺罩葬具的文化渊源与文化心理探析
·[董秀团]心理疏泄与群体记忆: 基于《火烧松明楼》传说“完型化”过程的探讨·弘扬传统文化重在核心理念
·[隋丽]试论现代传媒空间中民间故事心理补偿功能的弱化·[周露丹]幸运信的传播、发展及其民众心理
·[徐沛仪]从傩舞禁忌看舞傩者的心理·[陈嘉音]社会学视域下的文化解读:段子与川柳比较研究
·[郭丽锋]民俗心理与中国式悲剧的不彻底性·[王辉]民俗生活与文化心理的呈现与反思
·[洪展]当代社会中的“考神”崇拜现象研究·[陈刚]周作人神话思想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