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利用”难题
新叶村古建筑中的“牛腿”。韩乐悟 摄
在新叶村口,和村民聊起古村保护话题,村民多是笑着说“保护好”。
“好在哪?”他们的想法朴素又简单。
一位腕挎竹篮卖石榴的妇女说,保护好了可以搞旅游。来的人多了,她的石榴能卖更多的钱。另一位在附近村庄办“农家乐”的女孩儿,跑到新叶,给记者留下电话号码时,不停地推荐她那里的“十里荷花”和好吃的点心。村民羡慕离新叶只有3公里的诸葛村。那里搞旅游,每年光门票收入就上千万。
对古村未来,村民有村民的想象,专家有专家的思量,也有旁观者在默默注视。陈志华回忆说,当年建德市一位领导对他说“我不追求赚多少钱,就是要保存传统文化”时,他很感动。
但是新叶保护下来,就像件珠宝被放到盒子里?要利用,又怎样才算“适度”?
陈志华表示,旅游不是不可以搞,旅游是发挥历史文化遗产的社会教育、文化价值的一个重要活动。关键看怎么搞。
在建德新叶村、在兰溪诸葛村,在许多村落的陈年老宅中,留守的多半是老人。一些古老的村庄,正在势不可挡地成为“空心村”。
陈志华告诉记者,目前在古村落保护中,最难的是村庄的活力不够。“这在全世界都是个难题。它不是一个村子所能解决的,要在一个大的范围内去解决。”他说,现在我们有一种盲目的解决,就是盲目地发展旅游。
关于保护和利用的关系,谢辰生认为,还是要坚持文物保护法的原则,“保护是原则、是基础。没有保护就没有利用。”是否“合理利用”,一是看你的利用是否在保护前提下的合理利用;二是利用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哪个放在第一位?再者,即使你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但没有严格保护,而是带来了破坏,那也不行。
谢辰生赞成将旅游定义为“一种经济性质的文化事业”或“文化性质的经济事业”,“总之不是单纯的经济行为。”
记者获悉,新叶翘首以待的新区建设45亩土地指标已批复下来。当地领导表示近期将动手拆除新建房,争取让村民在新区过上春节。
虽然新叶古村保护工程得到村民大力支持,但事实上,新叶前段的保护工作,最敏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触及,如拆除核心保护区“新建房”问题,如何更好地与村民沟通、让村民充分参与、制定公平政策、做到依法行政?这说起来容易,做好却比较难。
记者注意到,目前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他们强调坚持“保护第一”;强调古村保护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永久性工程,必须让村民在保护中得到实惠,必须把保护工作制度化。
谢辰生强调,遗产保护和改善民生都是政府的责任。要把两者统一起来,不能采取以开发代危改、以项目代危改的模式,“这样肯定要出问题,既不利于改善民生,又不利于文化遗产保护。”
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谢辰生总结出两句话:政府主导、公益性原则。“在这样的原则下,鼓励公众参与。”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毛昭晰指出,现在一些地方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就是把老房子拆掉,建许多新房子。新建筑等于新农村?“这是对新农村很片面的理解。”但他强调,在保护传统文化、保护古建筑时,首先要关心群众生活,这样才能得到群众支持。(来源:法制日报;本报记者 韩乐悟)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网易 2009-10-23 01:28:00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