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郭于华]代际关系中的公平逻辑及其变迁
——对河北农村养老事件的分析
  作者:郭于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23 | 点击数:45677
 
 
 [1] 本研究选择了位于华北地区京、津、保三角地带的XY村作为主要调查据点,以关于养老的纠纷案例为主要内容,运用人类学的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方法搜集有关资料。该村所属乡镇以箱包市场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闻名于北方地区并成为河北省重镇;XY村距镇仅3公里,改革开放前以粮食生产为主要产业,80年代以来在镇箱包市场的拉动下几乎各家各户都开始生产加工箱包,形成目前以农户兼箱包加工户为主的基本生产经营格局。
在该地调查的具体内容包括:(1)对发生未久和正在发生的赡养事件做全过程的了解,并对所有相关人员包括冲突双方、村里的调解人、镇司法调解机构、法庭人员及邻里乡亲做深入访谈,记录和分析他们的描述、说明、解释、评论,以获得人们在处理代际关系过程中的行为方式及引导和制约其行为的逻辑与规则。(2)对当地家庭分解和赡养老人的主要形式及其与经济生活、文化传统的关系进行调查分析。查阅搜集有关史料、文献诸如户藉资料、分家文书、协议、契约等以及家庭纠纷案件的记录等。对有关的民间口述资料如旧事、传说、掌故等进行搜集,以了解与公平观念相关的地方文化小传统作为研究的背景知识。(3)了解当地家庭、宗族、婚姻、社区生活的一般状况和生态、经济、人文、历史的背景材料;特别是通过尚能记忆和讲述的老人记录现代以来政治活动与社会文化的历史。
除了主要调查地点的资料外,尽可能地收集周边村落和华北其他地区有关赡养的案例,作为补充和参照的材料。
[2] 以XY村老人的生活状况和赡养纠纷案例为主,共访谈包括当事人(老人、儿子和儿媳妇)、村干部、村民邻里、村级调解人、镇司法部门、镇法庭官员在内的人员25人次。全部访谈个案有完整的文字记录并存有原始录音磁带,以备查考。
[3] 下为赡养协议书样本:
赡    养    老    人    调    解    书
(1988年)      调字第17号
请求调解人:姓名  胡一明,  性别 男,  年龄 47,
民族  汉,  籍贯  ××村, 职业  村民,
住址  ××县××乡××村。
被请求调解人:姓名  胡二明,  性别  男, 年龄  40,
民族    汉,  籍贯 ××村, 职业  村民,
住址  ××县××乡××村。
       上列当事人因  其母左臂骨折发生纠纷
事实:一九八八年十月廿八中午,胡一明之母因二孙女胡文池(18岁)不理采老人,老人上前指问文池,她就势一推,将其祖母推倒在地,致使其祖母(72岁)腰部受伤,左前臂骨折。这完全是一起人为造成的伤害,胡文池已构成伤害罪,其祖母念其年轻,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
经本所调解,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如下:
一、造成胡母左前臂骨折,胡文池应负全部责任,由其父胡一明承担老人全部医疗、营养等费用。并在一年之内负责给老人治疗。胡一明夫妻二人、胡文池必须向其母、祖母赔礼道歉。
二、一年之内胡母愿与其次子胡二明共同生活。胡一明负担其母小麦250斤,玉米100斤,花生油8斤,赡养费肆百元。
三、如上所述粮食等款项,胡一明拒不执行,公安司法可强制执行。
四、一年后,老人如何赡养,兄弟再做协商。
 
本调解书双方自愿信守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十五日
调解成立
           ××乡司法所  (××县××乡司法所印章)
              主持调解人  孙庆林
冯学民  (印章)
 
双方当事人  胡一明  (手印)
胡二明  (手印)
 
在场人  胡景元、胡景茂、潘义、潘忠、潘水、潘江
(手印)(手印)(手印)(手印)(手印)(手印)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十五日
[4] 这一段说词取自北方农村十分流行的“劝孝词”,笔者曾在河北省邻近村庄搜集到此“劝孝词”,摘录如下以为参照:
       劝报亲恩
  古亲恩报当先   说起亲恩大如天
  要知父母恩情大   听我从头说一番
(原载《中国学术》2001年第4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郭于华空间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富育光]满族佩饰古俗考源
下一条: ·默默走向消亡的历史文化遗存:何为“适度利用”?
   相关链接
·[朱婉尚婕 胡燕]吉祥文化视域下男欢女喜的变迁与重构·[虞佳芯]瑞安龙舟竞渡的变迁研究
·[于晓雨]岱顶碧霞祠庙会活动调查报告·[叶婷婷]温州市永嘉县高额嫁妆与家庭结构关系研究
·[王敏琪]传统的变奏:杭州东坡肉的叙事变迁与经典生成·[孟令玉]乡土变迁下的家族发展
·[刘吉平 王小辉]陕甘川毗邻区域民间神话与羌族历史变迁·[丁本恩]西王母本义及其形象、信仰变迁考
·[陈阳]闽南农村近 50 年丧葬仪式的“变”与“不变”·[朱现省]社会变迁视角下“做社”习俗的演变与当代价值
·[朱世桂]我国特色茶文化遗产“末茶”(抹茶)发展沉浮及其传承创新·[徐鹏飞]生长与式微:农村丧葬仪式的变迁
·[武靖佳 胡燕]从村落节俗到舞台展演:溱潼会船的变迁研究·[王雨铭]城镇化进程中豫北乡村社会集市文化研究
·[王芳]西南地区百年客家村落的变迁与发展·[万水清 朱婉尚婕 稽明星]基于文化聚落中的都市茶馆变迁
·[裘兆远]从家堂看太湖渔民俗信的变迁·[路转红]肃北蒙古族婚礼仪式的变迁研究
·[李佳南]都市传说:广州城市变迁的缩影·[赖伟鸿]“香火”的隐忧:从身体实践到数字民俗的仪式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