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郭于华]代际关系中的公平逻辑及其变迁
——对河北农村养老事件的分析
  作者:郭于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23 | 点击数:45675
 
我们可以从XY村老人们的叙述中得知宗族制度与文化传统衰落的部分情况。
(问:拜年这类风俗习惯到什么时候就没有了?)“就到五八年那季儿,就限制这个,农会主任就上大街那,到年下,赶起五更,这就该上街上呆着,谁拜年也不许可,不许可拜年。还上房里广播,打那就慢慢,慢慢地没了。有的这个(关系)近的,叔叔、大伯,或者孙姓的这个近点儿的,就偷着去,别人家就不去了。慢慢慢慢的,现在这过年呢,也不磕头了,过了年三十儿啊,家家近的这个就看看,问问,‘过年过挺好啊?’那时不许可(拜年)啊。上大街那广播,谁也不许拜年,谁拜年也不行。(问:他说为什么不许可拜年啊?)这是个旧习惯,这个习惯不好,不许可,就是不许可拜年。”(访谈记录sy-1-b)
(问:原来的家谱现在还有吗?)“那些家谱已经拾掇(收拾)了,四清的那季儿呢,都拾掇了,四清的时候都给毁了。那时候不是说反对宗教主义吗,工作队来弄的呗。那(指家谱)不是宗教主义吗?”(访谈记录sy-6)
 “吃清明会这些(活动)现在完全没有了,到文化大革命时旧社会的一切都没有了。”(访谈记录sy-5-b)。
 “现在呢,(年青人)走个对头他也不知道是他老爷爷(曾祖父)了,也不知道是他叔叔了,都不认得了。总起来说,他知道该叫什么他也不叫。(问:这些老规矩到什么时候没有的?)那个年头儿可记不清了。变了,土改的时候,土改以后了就不行了。一点儿点儿的,抽回去了。”(访谈记录sy-10)
 “这个人情,从打倒孔家店以后就淡薄了。(比如)娶媳妇这个,讲究有四凉、四热(指菜肴),或者八八,八个碟,八个碗,这每碗都不能同,讲究这个。这个就他妈不对,怎么娶媳妇就是八八,发送(送葬)老人就弄大锅饭了?说明现在对老人不热情。”
 “现在都不讲究这些(指老规矩)了,年青人也不知道这些了。老人在儿子家轮住时也不一定住什么上房了,儿子孝顺的给老人把房子收拾好点就不错了。”
(问:现在的年青人对孙氏四大门的情况还知道吗?)“不知道了,也分不出来了,早先我们这姓孙的都排着(名字按辈份排字)……,同姓的,就这姓孙的现在都结婚了,出现这个问题了,以前没有,同一个姓,按家族说关系还不太远,挺密切,这都结婚了。当村同姓,按家族关系说还挺近。”(访谈记录sy-5-b,c)。
(问:您上次说老辈和小辈正好倒了个个儿,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就由土改、解放以后就开始这样了。那季儿毛主席,他是,他纵捧(纵容)的这个年青的,和那红卫兵似的,连刘少奇也敢打,连陈毅也敢打,他就跟疯了似的,纵捧着,他这个加强革命,管这老人叫老古玩”。“搞运动时村里老有工作人(指上边派来搞运动的工作队),这些下乡干部,哪天都有个十个八个的”。(访谈记录sy-1-b)
这些叙述具体而形象地说明国家是如何通过改变象征和意义系统动摇和重构了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结构基础的。
对河北农村养老问题及其背景的调查和分析使我们在这一代老人身上看到了社会与文化的一种断裂性的变异。这一代老人对此代际之间权力关系的转变和自身地位的变异有着切身感受和清醒的认识,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倒个儿”了(访谈记录sy-1-a),即老人和小人倒了个儿,男人和女人倒了个儿。有的老人把这种遭遇归结为自身命运不佳:“我们这一辈人运气最不好了,年轻时受老人治,受老人气,现在老了又受小人儿们治,受小人的气。”(访谈记录sy-6)华北另一村庄的一位七十多岁老太太在讲述她的生活经历时说:“我来的(出嫁到夫家)那时候,上头有三辈子婆婆:奶奶婆、婆婆、婆,我得给她们叠炕(整理被褥)、泼盆(倒尿盆),一早上我端过三个大水盆子,(还)有那个脚带子(过去妇女缠足所用布带),得给她们洗了。(别人)成天那么劝我,‘别怨。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赶明你熬成婆婆了,也那样,也有人伺候你’。我这可干(糟糕)了,我没赶上,就我们这茬(代)没赶上。这会儿谁伺候你呀?就指着自己吧。”(访谈记录sy-16)[6]应该说这一代老人所体验的实际上正是一个时代的剧变。他们是悲剧性的一代,他们付出了很多,却没有得到回报,有的甚至连维持生计都发生了困难。当然,由于身处社会与文化转型的过程中,这一代老人是比较特殊的,他们的后代即现在的青年和中年父母,完全有可能为自己的晚年找到新的出路,农民个体、家庭、社区乃至全社会和国家政策的相互作用也可以在实践中创造出新的可行的代际继替的规则。我们只是从这一代人的生活史中看到传统的行为规范和公平逻辑是何以变化的。
 
结论与讨论:
 
XY村老人们的故事还没有完,他们的生命历程重合于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交割,溶入社会与文化变迁带来的震惊、困惑、苦涩与辛酸。因而他们的遭遇就不仅仅引起我们的同情和感叹,也触发了有关行动与意义、国家与社会、结构与变迁以及社会公正等问题的思考。
对日益丧失创造收益和独立生活能力的老人的赡养,是个体和家庭生命周期中的重要过程。这一过程与各当事人的利益休戚相关,是经常发生矛盾、纠纷,需要商议、争辨、调解甚至诉诸法律,最终达到共识的事件过程。养老这一农民家庭生活和农村社区生活中的重要事项,一方面集中地体现着亲子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其间运作的民众生活的逻辑与规范,另一方面也关涉到家庭以外人员诸如族人、亲戚、邻里、村干部、其他村民的参与和评价,因而也表现着对于公平的一般社会观念。如果说由养老所表现的家庭关系是一种相对的私人领域中的事务,那么由于中国传统社会理家与治国的原理相通、原有的宗族群体与村落社区的重叠,致使在这一领域中的规则与逻辑也就具有了社会意义,成为融汇了习惯与制度、非正式与正式规则的地方性知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郭于华空间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富育光]满族佩饰古俗考源
下一条: ·默默走向消亡的历史文化遗存:何为“适度利用”?
   相关链接
·[朱婉尚婕 胡燕]吉祥文化视域下男欢女喜的变迁与重构·[虞佳芯]瑞安龙舟竞渡的变迁研究
·[于晓雨]岱顶碧霞祠庙会活动调查报告·[叶婷婷]温州市永嘉县高额嫁妆与家庭结构关系研究
·[王敏琪]传统的变奏:杭州东坡肉的叙事变迁与经典生成·[孟令玉]乡土变迁下的家族发展
·[刘吉平 王小辉]陕甘川毗邻区域民间神话与羌族历史变迁·[丁本恩]西王母本义及其形象、信仰变迁考
·[陈阳]闽南农村近 50 年丧葬仪式的“变”与“不变”·[朱现省]社会变迁视角下“做社”习俗的演变与当代价值
·[朱世桂]我国特色茶文化遗产“末茶”(抹茶)发展沉浮及其传承创新·[徐鹏飞]生长与式微:农村丧葬仪式的变迁
·[武靖佳 胡燕]从村落节俗到舞台展演:溱潼会船的变迁研究·[王雨铭]城镇化进程中豫北乡村社会集市文化研究
·[王芳]西南地区百年客家村落的变迁与发展·[万水清 朱婉尚婕 稽明星]基于文化聚落中的都市茶馆变迁
·[裘兆远]从家堂看太湖渔民俗信的变迁·[路转红]肃北蒙古族婚礼仪式的变迁研究
·[李佳南]都市传说:广州城市变迁的缩影·[赖伟鸿]“香火”的隐忧:从身体实践到数字民俗的仪式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