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莫让“廊桥”成遗梦
——如何保护“急需保护”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作者:记者 高建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22 | 点击数:7097
 

图为福建屏南千乘桥外观。(资料照片)

  千年廊桥风雨告急

  10月21日,第三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福建屏南县落幕。国内外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会议,共同探讨廊桥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和廊桥文化的保护研究、传承利用。“这次会议很有必要也很及时,我希望‘屏南会议’能为我国木拱廊桥学术研究和保护利用事业的发展写下历史性的新篇章。”中国廊桥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赵辰教授这样表示。

  此前的10月1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批准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举不但使历史悠久、流传于闽浙一带的我国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跨入“世界级遗产”的行列,同时也表明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危险状况,急需保护。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规定,缔约国要承诺制定专门的保护计划,并将可获得专门为此设立的基金的资助。

  木拱廊桥被誉为我国古代木构桥梁的活化石。这种桥在桥面上建造廊屋,以屋护桥,桥屋一体,是我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种类,同时具有极高的传统美学价值。木拱结构的“虹桥”在北宋时代曾风行于中原,自北宋覆亡后与干枯淤死的汴河河道一起被历史的尘埃湮灭,900多年后却在闽浙山区一带被重新发现。闽浙地区现存的近百座木拱廊桥主要分布在福建的屏南、寿宁、周宁、古田和浙江的泰顺、庆元、景宁等地。虽然制作这些木拱廊桥的技艺已经传承了上千年,但由于城市化的加速、木材减少和现有建筑空间不足等原因,目前木拱廊桥营造技艺处于濒临失传的边缘。

  造桥世家情系一脉

  有“万山之县”称谓的福建屏南县,境内峰峦绵延叠嶂,溪涧纵横交错,横卧于山川溪涧的古代木拱廊桥饱经沧桑,与奇山秀水和谐交融,形成一幅幅隽永的图画。县内保存较好的木拱廊桥有13座,其中3座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木拱廊桥在逐日失去交通的功用后,一些地方拆桥以修建公路甚至故意毁桥。据调查统计,1949年到1999年五十年间,福建宁德市境内因自然、人为的原因共毁掉50座木拱桥。同时,随着一位位造桥老工匠的离世,廊桥的造桥核心技艺也濒临绝境。

  “廊桥工匠是廊桥文化最忠诚的守护者。正是廊桥工匠们代代相传,使得这朵建筑艺术奇葩历经千年而依旧花开不败。”研讨会上,福建寿宁县博物馆馆长龚迪发这样表示。在屏南,就有这么一个坚守廊桥文化的家族——黄春财家族。今年73岁的黄春财出生在屏南长桥乡一个造桥世家,他15岁跟父亲造桥,20岁便担当“主绳”重任。1969年,他建造古田县平湖镇唐宦桥后,30余年隐没乡间。

  据黄春财介绍,传统木拱廊桥营造技艺包括立水架柱、上三节苗和五节苗、进苗间栓、立将军柱、上剪刀苗、架桥屋等工序。所幸的是,虽然30多年来无桥可造,但造桥技艺并未随黄春财的“隐退”而失传,他依旧按照祖传方式把技术教授给儿子们。他对记者感慨道:“只是每次越过家乡的廊桥时,都有一种深深的依恋之情。”

  据了解,当前,我国闽浙两省掌握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核心技术的“主绳”木匠只有包括黄春财在内的四人,且都已年逾古稀。参与继承该项技艺的传承人也不足20人。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09-10-22 07:29:47

上一条: ·专家热议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下一条: ·“妈祖故乡”福建莆田出台新规加强妈祖信俗保护
   相关链接
·[任砚泽]《断魂枪》反映的传统技艺传承困境·[李丽楠]从隐喻到反身性
·[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
·[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孟子凡]机械参与生产的非遗传统技艺
·[胡玉福]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标准研究:以鲁锦项目为例·逾两百项中国非遗传统技艺黄山斗艳 非遗文创产品受捧
·[仵军智]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市场开拓研究·[徐仕佳]传统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市场、消费与身体性规训
·[孙发成]传统工艺传承中的“技艺黑箱”·第三届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黄山开幕
·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调查]环保与非遗:700年中国“皇家琉璃之乡”琉璃厂全部关闭
·倪弋:民俗怎样与法律兼容·非遗节系列报道丨中国艺: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与作品展
·工匠精神与技艺如何薪火相传·让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
·[庞涛]阿拉善地毯传统技艺的调查与研究·实施抢救性记录应遵循的原则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