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满族不分尊卑皆戴佩饰,生死不弃。所选饰物,形态繁多,料质广采世间诸物。骨石金木土(陶)皆可为佩。这在北方诸民族中是比较突出的。从辽金直到清初,在满族先世女真诸部中,均有戴佩古礼,颇似汉族到一定年令的“总角”、“及笄”礼俗。又凡族中耆老欣逢辰瑞,或族中丁勇戍边建功,或婴儿降世立档,或男女婚嫁,都要由阖族年高德望的长者,如穆昆达、哈喇达或萨满达,在祖匣神案前祭祀,亲将灵佩戴在被赐者脖上或系在手足腕上,祈禳吉顺。往昔,老人常以“令珠”计岁,每年岁首增一珠,挂于额前,人死同入葬;男壮年巴图鲁,前胸佩挂公野猪牙;族中秀女,多佩野猪门牙。另外从降生起,便年年往婴儿摇车上增挂猪牙饰物,亲长并可在年节、生日时赏赐猪牙。相传猪牙寓意立事早、勇敢无畏、会过日子。
满族古代佩饰,大致可分以下几类:
骨饰:骨类佩饰在满族先民古代佩饰中占有突出地位。这在我们近些年在东北地区搜集到的满族民间长篇口碑文学说部中,反映得很具体。如《两世罕王传》、《萨大人传》、《顺康秘录》、《东海沉冤录》中都多处讲述,我国北方满族等诸民族先民以及散居于黑龙江口、乌苏里江诸部落均佩戴各种兽类骨佩。早期多用原形骨块,不加磨断,只是钻孔佩挂,而且多为新击杀之野牲,毙命前血取。所佩骨饰,多寡不等,不仅视为护身灵而且作为炫耀权力与捕猎奇才的标记。清初叶,黑水部、东海窝稽部和鸭绿江部有些男女酋长,头佩戴骨制流苏,额间正中嵌一块鲸鱼骨或者用殉人额骨磨制成的椭圆形骨珠。有的氏族旗顶端同缨带一起还要垂两块人或虎豹的掌心骨作佩饰,象征为寰宇主宰者。女真少女身佩鸟颈骨镂花的管状五色串珠,琅悦耳,并为避邪灵物。
骨饰中最突出者,当推爪饰、角饰与牙饰。爪饰有大如巨掌的鹰雕利爪;角饰除作角器皿外,亦选用多叉分枝鹿角作帽饰或氏族标帜;牙饰种类甚多,有獐牙、野猪牙、熊牙、猞猁牙、雪豹牙、海鱼牙等等。在众多牙饰中,惟野猪牙备受崇尚。佩饰愈多愈显豪富。《新唐书》卷二一九《黑水靺鞨传》载,黑水靺鞨“俗编发,缀野猪牙,插雉尾为冠饰,自别于诸都。”苏联考古工作者在黑龙江下游及滨海地区“贝丘文化”中发现野猪牙制品,并在“装饰品中有长管珠和类似野猪獠牙的勾玉型弯形垂饰。”[1]其实,北方满族先民诸部中,选用野猪牙为佩饰或做工具者地域范围很广,不只局限于当时黑水靺鞨人。在我国一些典籍中,就有许多关于野猪多生北土的记载。如,《盛京通志》称:“女真国兽多野猪。”《明一统志》云:“野猪女真出。”又据《汤原县志》称:“往昔野猪山内甚多,百十成群。”《吉林通志》转引《隋銮纪略》云:“野猪大如牛,形如彘,耳稍小,上下牙如钢钩,驱突时猛如虎兕。”《长白征存录》亦载野猪“性凶力猛,群行觅食,……皮极坚厚,为用甚广。”《辉南县志》称“野猪体大如牛,喙长牙利,孤猪重至千斤,群猪往往多至百余头。”《黑龙江外记》称“野猪极大,其威在牙,牙露吻外,马尾一拂,万茎俱断,所谓獠牙也。”从上述记载可见,野猪生息地域遍布整个黑水白山山岳林莽地带,是北方原始初民赖以生存的主要肉食之源。在吉林省延吉县德新乡南约十公里的金谷水库西侧小山岗上,发现的随葬品就有野猪门牙制成的牙饰16件。“从出土部位看,可能是佩饰。”[2]在黑龙江省密山县兴凯湖畔新开流文化遗址中,曾发现大量野猪牙,将野猪牙中间劈开,“尖端略加研磨,后端穿孔,佩于腰间,乃经常使用之物。”在吉林西团山文化中,有好多墓葬中有野猪牙饰物。在吉林江北土城子,清理发掘二十六座石棺墓,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石棺盖上都散布着猪牙齿。[3]除此,在辽南地区古墓中也有野猪牙出土,足见在北方古代民族中猪牙佩饰相当普遍丰富。
石饰:满族先民素爱石制佩物,所用石质类形尤多。如燧石、板石、各色页岩、石英岩、砂页岩、水晶、辉长岩,后来随着社会发展亦有各色玉髓、碧玉、玛瑙、松花岩等,近世亦用玻璃质料。在乌苏里江流域发现古代文化遗址中就有磨制石珠,系用红色而带有斑点的玛瑙精磨而成,是件很精致的装饰品。从多年来东北各地出土的石佩证明,满族等北方原始先民的石佩多种多样,而且是大量的。有的地方甚至一次出土便有百余颗之多,有球形、管状形,有的又细又小如粟粒,有的雕刻成舟形、斧形、菱形、多角形不等。石饰之所以名目繁多,亦与女真故地出石有关。黑水白山,矿岩饶裕,自古盛产名石。据《丹铅录》载,“古肃慎氏产宝石,大如巨栗。”《太平御览》云:“挹娄出青石。”《后汉书》云:“夫余、挹娄出赤玉。”《山海经·海内东经》云:“挹娄国,出好貂,赤玉。”《契丹志》云:“女真土产玉。”《盛市通志》云:“靺鞨宝石,色赤红如栗,今嫩江诸岸出,五色石,通明如玛瑙,红圆者像含桃云。”《宁古塔纪略》亦云:“混同江产五色石,用以取火绝佳。”
从文献记载了解,黑水白山产宝石历史可追溯数千年之久,早已闻名中原。从考古发掘又可证实,满族先民佩饰石类式样不凡。吉林市郊区两丰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磨制简陋的白石管珠,说明当时工艺亦甚简单。汪清百草沟出土的管珠种类则不同,有绿松石珠、软玉石串珠、三棱形管状石珠、白石串珠等。在东辽石驿乡古墓群中,出土玉石串珠多达123件,石料选用白石、兰色软玉、绿松石、玛瑙等,形状各异,有圆柱形、扁菱形、扁长形、圆柱形和瓜棱形等不同形状,似穿系起来用于颈部的装饰。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孙炜冉的个人空间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