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新世纪蒙古学研究的突出特点
(一)资料建设由文献搜集向民间文化普查拓展,由文本向数字化转变。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文化软实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越来越显著以及对文化建设投入力度的加大,在中国蒙古学界,各种大型资料库、数据库建设蔚然成风。如近年来启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资料库”;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的“内蒙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数据库”和“蒙古语语料库”等规模宏大的资料建设工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在蒙古学研究中开始发挥作用。其中不仅囊括文献典籍,更重要的是涵盖直到目前仍在民间广泛流传,并在大众生活中还在产生影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包括文本资料,更重要的是包括了供大众共享的数字化资料。我们有理由相信,以系统性、全面性、权威性、鲜活性、先进性(因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成,所以储存、检索都很方便)为主要特点的这些资料库,必将为中国蒙古学研究乃至国际蒙古学研究的理论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研究工作从简单再生产向集约化经营转变。随着中国蒙古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基于个人爱好的个体化的、零散的研究逐渐向规范化、系统化的整体研究转变,蒙古学研究出现了一种大综合的趋势。内蒙古蒙古学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国蒙古学文库》、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的《草原文化研究丛书》、文精主编的《蒙古族大辞典》、内蒙古科技出版社有关人员组织编写的《蒙古族风俗百科辞典》、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辽宁民族出版社、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内蒙古教育出版社、民族出版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的《蒙古文化小丛书》、《蒙古历史文献精选》、《内蒙古大学民族学研究丛书》、《蒙古文化研究丛书》、《阿尔泰学丛书》、《博士文丛》、《蒙古历史文化文库》、《格斯尔全书》、《国外蒙古学优秀论著选》、《蒙古原生态文化研究丛书》、《北方民族史博士文库》、《蒙古史研究211丛书》、《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学术著作系列》、《内蒙古旅游文化丛书》(历史文化部分)、《鄂尔多斯文化丛书》、《赤峰历史文化丛书》等等,这些蒙古学研究方面的一个个系统工程,承载和展示着中国蒙古学研究在近年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实现中国蒙古学研究的新的综合,使中国蒙古学研究逐渐步入了组织化、有序化和集约化的轨道。尤其由《蒙古学百科全书》基金会组织编写的《蒙古学百科全书》(计划出版21卷),更是蒙古学长期以来所取得的总体成就的一次大检阅,全面展示,系统总结,同时它也将成为开拓蒙古学新纪元的一个有力支撑。
(三)研究方法进一步向多元化、综合化转变、延伸。很多学者紧跟信息化时代步伐,不断更新研究理念,不断拓展知识结构,积极吸收、借鉴新的理论和方法,从多角度、多层面审视自己的研究对象,为获得科学合理的结论乃至理论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方面最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各学科学者大多都不再就事论事,而是有意识地纳入大文化视野,努力通过把研究对象置于其产生发展的广阔文化背景中予以考察分析,以期在与其他文化现象的历史联系和逻辑关系中把握其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这样的努力使他们收获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历史穿透力较强、理论含量较高的学术成果。
(四)由注重纯历史性问题的研究向历史和现实并举,从注重基础研究向基础和应用并重,从注重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向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并举的转变。从根本上说,研究历史的最终目的是为现实服务。进入新世纪以后,各个学科的部分学者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从历史问题研究和基础研究转向现实问题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或二者并举。他们致力于研究蒙古族传统文化,把握其历史真相,阐发其理论内涵,总结其经验教训的同时,还积极关注现实,深切关怀蒙古族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以及生存状态和未来前景,通过认真细致的实地调查,撰写出很多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理论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这些意见建议的大部分已转化成各级政府的决策理念,在现实生活中开始发挥作用,从而蒙古学研究也实现了走出书斋,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转变。与此同时,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蒙古学研究还实现只注重人文社会科学向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举转变,形成了中国蒙古学研究作为一个综合性学科的完整的学科布局。蒙古学各种自然科学学科的形成及其代表作,如李迪的《蒙古族科学技术发展简史》,旺其格的《蒙古族天文历法史》、《蒙古族数学史》,其格琪图的《现代蒙医学》,旺钦扎布的《蒙古族正骨学》等的出版,蒙古语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研究的成功和普及,以及各种数据库的成功建设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五)蒙古学研究各地区、单位、学科、专家间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紧密。从本质上讲,蒙古学是以蒙古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蒙古学不同学科所解决的是蒙古文化不同侧面和领域的问题,要想全面、准确地认识蒙古文化及其本质,各学科的学者必须积极主动地相互交流和协作。另外,在攻关某一学术难题或系统工程时,某个个人和单位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广泛深入的交流、合作,才能弥补这个缺陷。近年来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的《蒙古学百科全书》、《草原文化研究丛书》、《蒙古族辞典》、《蒙古族风俗百科辞典》等都是多学科专家打破常规、积极开拓、联合攻关的产物。
如上所述,新世纪以来的中国蒙古学研究经过学者们不懈的努力,虽然在整体上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离时代的要求、社会的期待以及学科自身发展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机构设置重复,各学科缺乏统一的中长期研究规划,学者的问题意识淡漠,各分支学科间发展不平衡,应用对策研究能力差,研究成果低水平重复,缺乏深入系统的学科反思等等。但我们认为,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坚信,通过我们不断提高研究能力,调整学科布局,充分发挥学会协会的作用,加强科际和国际对话和协作,这些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2009-07-07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