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富育光]北方冰雪文化述考
  作者:富育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17 | 点击数:19465
 
雪橇,又称“拖床”、“冰床”,北方人俗称“小爬犁”。它是用细小的柞、榆、桦木杆,煨弯成弓形,两头翘起,在前后各有两根立柱,再在上面加上横木、铺上柳条或板条,做成长丈许、宽一尺多的小巧灵便的雪上运输工具。儿童们都可背动,为北方各族普遍沿用的日常用具。沈兆褆《吉林纪事诗》云:“冰走耙犁使犬部,雪施踏板贡貂人。”诗中讲述赫哲人,地处早寒多雪,引重之器便是狗爬犁,“驾以二犬,二人以上以鞭挥之:其速逾于奔骥”。赫哲人曾史称“使犬部”,世代喜用雪橇,并喜养狗,多者养十几条,甚至几十条。狗拉雪橇,少则套两条狗,多者套七八条狗,也有套十几条狗的。狗拉雪橇可日行百余里。[6]满族先世女真人,亦习用“狗橇”,赴黑龙江出海口北上捕鹰貂。据老人们传讲,漠北雪原,寒气透骨,白雾沉沉,给拉雪橇的狗群穿上小皮兜肚、脚上套小毛靴,防滑防磨。头狗都是很有经验的领路狗,懂得声音号令。在明镜的冰面、海滨冰山、雪丘、冻裂的冰河上飞跑,寒雾掩遮视线,全凭头狗开道,安全神速,吠叫着狂跑,成为北方猎人们最珍爱的朋友和伙伴。[7]
爬犁,实际是雪橇的一种,一般多指大牲畜挽乘用的运输交通工具。《黑龙江志稿》称:“扒犁,满洲语法喇,制如冰床而不施铁条,屈木为辕似露车,坐低,旁轮前有轭而高,驾以牛或马走冰雪上疾如飞,亦可施帷幞衾绸以御寒。”《吉林汇徵》亦称:爬犁“轻捷过于车,若驰驿,更换马匹,冰雪之地可以日行三百里,并有作车棚于爬犁上,设旁门套鹿皮围,谓之暖爬犁。”爬犁乘载货物多,适于雪地上通行,至今仍是北方农家冬季必备交通工具。
冰雪,给人类以惠顾。在古代,冰雪隆冬时节,正是最繁忙的捕猎黄金季节。北方各族先民将冰雪奉为恩惠之神。《辽史·营卫志》载:契丹皇帝每年到鸭子河、挞鲁河等地,在“天鹅未到,卓帐冰上,凿冰取鱼。冰泮,仍纵鹰鹘捕鹅雁”,或冰中钓头鱼。这虽是辽朝皇帝和贵族上层人物的游猎,也反映古代契丹人的冬猎景象。《龙沙纪略》载:“江水,始猎。参领以下猎雉,将军猎野猪于通铿河。”这是清代官员的北方冬猎。北方各族冬猎则倍为活跃。鄂伦春族猎人有生动的冬猎谣谚:冬天顶风走上山崖寻鹿,走进草甸子寻狍子,走进高山柞树林见野猪,走下高山看黑熊,登上高山土洞见紫貂,山林雪地看白兔,都柿甸子找树鸡,河边暖流看水獭。[8]貂是关东三宝之一,体小敏捷,食肉,毛皮柔细轻暖,拂面如烟,为历代贡物。冬,猎人带犬寻貂踪,或烟熏,或网擒。猎野猪,冬雪如洁白地毯,野猪踪迹留在雪上,野猪体胖跑不动,猎人用滑雪板追捕。猎熊,冬日二场雪后熊冬眠“蹲仓”,猎人寻熊藏身洞穴,堵洞诱熊擒之。冬日水獭皮最值钱,猎人知水獭习惯在冰水之间栖息的特点,在有冰层的小河中叠坝灌水,水獭露出上岸时捕获。[9]清康熙九年(1670年)流放宁古塔(宁安)文人张贲,有《白云集》,诗云:“射猎冲寒雪,冬狩极北溟。驰镳昏日月,鸣镝乱流星。鹿尾连车载,雕翎带血腥。今年膺上赏,生获海东青。”[10]冬狩诗生动描述清代雪猎的景况,气势壮阔。诗人还表露捕得神鹰海东青的兴奋心情。近年,为保护生态环境,北方各地已禁猎。上述描述是往昔冬猎的剪影。北方装束尽显冰雪环境的特点。所用质料、款式虽因习俗不一而各有千秋。但,均不尚华而不实,惟求御寒为审美最高尺度。故此,早年北服厚重大方,其名大体皆然:风雪帽、风雪皮袍、风雪披肩连衣装、风雪筒靴,等等。早年更以冬猎皮张为制料用材,帽与衣连体,衣与裤连体,喜长袍宽服,既挡风雪又可自如增衣。居住江海边北民习用鱼皮、海兽皮。以犬挽乘部落多用狗皮缝制。《黑龙江述略》称:“索伦、达呼里人尝反披狍服、黄毳蒙茸,望之生畏。”这些都是冰雪生涯中所形成的北方特有的冬服格局。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赫哲、锡伯、蒙古、满等民族,喜欢在长袍外,又加一件鹿皮或绣花绸缎的马褂,尤显紧身、保暖、美观。满族袍服,素有名气,端庄大方,袍长至脚面,下摆肥大,袍四面开禊,亦称箭衣。窄袖口上,往往要加块半圆形袖头,形似马蹄,俗称“马蹄袖”,便是早期冬季骑射、防护手背寒冷、随时可以抻长袖口而传下来的式样。旗袍开禊,既存长袍之暖,又为骑射之便。[11]鄂伦春族有种皮大手闷,叫“考胡鲁”,掌中留个活口,冰雪天出猎既保温,又可随时伸出五指工作,是常年冰雪生活的智慧创造,为众猎民爱用。又如,名传遐迩的北方靺鞨拉,贫富皆用,为冰雪中的宝鞋。《黑龙江述略》称:土人著履,曰乌拉,制与靴同,而底软,连帮而成,或牛皮,或鹿皮,缝纫极密,走荆棘泥潭中,不损不湿,且亦耐冻耐久,市有专肆。力食者,入冬皆依赖之,价亦不昂。”《柳边纪略》作者杨宾,诗中赞曰:“天寒曳护腊,地冻着麻衣。雪积扒犁去,灯残猎马归”,[12]便是这种生活的形象写照。其他,如鄂伦春等民族普遍常穿的“其哈密”、“温得”等,都是冰雪生活中世代创造出来的旅途常用靴。《黑龙江通志纲要》还载:北民“每以狍皮为囊,露宿其中,如悬床”。北方诸族各有冰雪中露宿的各式皮囊,制作精巧,携带方便,常常是篝火如烛,爱犬在侧,人酣眠皮囊中,不知夜阑雪狂否……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孙炜冉的个人空间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吴松林]《红楼梦》满族风俗研究之我见
下一条: ·[富育光]满族佩饰古俗考源
   相关链接
·[王雨蒙 秦天碧]《倦游杂录》中南方特殊的饮食习俗载录·[刘路路]论《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中的东北方言和民俗文化
·[陈连山]说说南北方端午节的异同·[阎云翔]社会自我主义:中国式亲密关系
·[那木吉拉]突厥和蒙古等北方民族“先祖之窟”崇拜及其神话传说研究·[王雪娇]浅析中国南北方的风俗差异及其意义——以冬至为例
·[高万桑]存在一个中国北方宗教吗?一篇述评·[井口淳子]中国北方农村的口传文化
·[李耕]富贵与忠孝:北方某市占卜从业者的道德话语分析·[佟彤]传统的“展演”
·朝戈金:“中国史诗学”开栏语·[孙心乙]辽西农耕蒙古族聚落演变的建筑学阐释
·延安大学举办第七届西北方言与民俗国际学术研讨会·[郭淑云]萨满教星辰崇拜与北方天文学的萌芽
·一个美国人的三十载“花儿”梦·北方民族大学举行中美“花儿”研究现状座谈会
·第六届西北方言与民俗学术研讨会落幕·[施立学]满语满俗与东北方言
·[刘晓路]刘半农的绥远采风和《北方民歌集》·中国北方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论坛在济南举办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