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及其变化
  作者:孙燕京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09 | 点击数:23246
 

  由此观之,即使是同样的经济条件、同样受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对待丧葬的态度也可能分成完全不同的两种。有学者指出中国近代存在着明显不同的两个世界——中国传统社会与变化了的“洋世界”,从结论上看是不错的,但是,构成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却不稳定。有些人在物质生活、政治观念上属于“洋世界”,但在习俗礼仪上却固守旧世界的规矩,每当此刻,传统世界与洋世界的划分便无章可循。凡此说明,过渡时代有许多超出规律的特例,对于这些特殊的、具体的情况需做具体的分析,才有可能对晚清社会做出更接近实际的判断。

  近代社会转型剧烈,社会生活变化大,新生活方式、新思想、新文化传输快,很多思想观念没有来得及经历传入→→消化→→心理积淀的过程,而是像风一样吹过,使这些思想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浮光掠影的性质,反映到社会风尚方面就出现了一些浮躁气息,不少人受它的感染,表现为躁动不安和急于求成。

  比如,急于发财的心态。晚清“风俗敝,人心变异无常,巧滑嗜利之徒,其始出于官商,其后执艺者窃其余智,诈取人财”。[45]风尚重养生,于是有人利用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心理,靠虚假广告宣传手段发财。“上海各药房之药,自燕窝、糖精以狡术获利,于是牛髓粉、牛骨粉、亚支奶及各种戒烟药水相继而起……有黄某者,乃创为□□补脑汁(西人呼黄之音近□□,故用以为号),遍登各报告白,盖其资本惟此而已,事颇获利”。[46]有人专门从事坑蒙拐骗活动,“清季四马路一带茶寮酒肆,往往有衣服华丽之人,满口大言云:‘某观察我戚也,某总办我友也。’乡愚不知,多为所惑。有托谋事者,有托关说者,必须先付谢仪若干。迨一经到手,即不见面”[47],“遇有机会,遂出诳骗之途,攫巨金去,而身飘然莫知所往”[48]。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动,用“现代”或“旧式”手段诈骗钱财的人多了起来。

  社会风尚的任何变化,都有赖于物质技术水平的提高。甲午战争前后社会风尚之所以有较大的不同,固然有思想震动大,人们有感于日本的崛起而认识到学西方的重要与紧迫,同时因为洋务运动历经30多年、社会物质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带动了物质生活的种种变化。服饰的更新,新饮食方式的出现,建筑风格的改变,新式交通工具的引进,都是以物质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前提的。而它们一旦出现并日益扩大,必然给民众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使民众从新奇到欣赏再到接受。这种心理影响逐渐演变成观念变化,并在他们行为方式中明显地表现出来。而且,越到后来,变化的幅度越大。当然,晚清社会风尚变化的整个过程显现了一种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状态。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不高的情况下,能否接受并形成新风尚还受到生活条件的限制,所有的变化只能在一部分地区、特定群体中流行。这也是新社会风尚流播不广的重要原因。

  3.新观念、新风气的萌动

  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变化与新观念、新风气的传播密切相关。许多变化与传统全然无关,完全是外来的。

  比如美容风气的传播。20世纪初,一些外国整容师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招揽生意,有钱人妻妾小姐趋之若骛。再比如,社会保险业的发展,它肯定不像爱美的观念那样容易被人接受,因为它是花钱买“未可知”,属于较深层次的新观念。甲午战争后,外国人在华开设保险公司的情况多了起来,说明一小部分中国人的保险意识明显增强。[49]

  新的时间观念,也是晚清诸多新变化中的一个。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是和天体运行的观念联系在一起的。《吕氏春秋》中讲“审天者查列星而知四时,推历者视月行而定晦朔”。知四时的目的是制订精确的历法以满足农业耕作的需要,因此,古代天文学的发达是农耕文化的一个标志。很自然地,人的出入行藏也应该与日月星辰的运行相协调,28星宿周而复始,因此,中国传统历法没有7日一休息的概念,而是根据农业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安排作息。戊戌时期,全国各地成立了许多学会,它们或研究学术、或传播知识、或以改良社会风气为己任。部分学会用西方星期的概念组织活动,于是就把7日一休息的时间观念传输进来。一些新式学堂也规定星期日不上课。这是公休日制度的起始。1902年清政府首先在教育界确认了这一制度,以后逐步推广到全国。

  新的时间观念还包括年代(10年)、世纪(100年)概念的使用,包含着对生命的新看法。这些为社会生活带来了新的风气,直接影响了辛亥前十年革命党人的时间观,对后人“只争朝夕”的思想也是重要启示。

  知识分子所读书目也反映了晚清新观念、新风尚的形成。仅以孙宝瑄《忘山庐日记》所记书目为例。甲午之前,他读的主要是古书,如《左传》、《明记》、《明史》、《月赋》、《北山移文》、《游仙诗》等,[50]甲午之后,所读之书不仅牵涉时务,而且西方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书籍明显地多了。从1894年末开始,他日记所记之书多数变成了《危言》、《西事类编》、《时务报》、《日本外史》、《万国公报》、《心灵学》、《万国近政考略》、《几何原本》、《交涉公法论》、《天演论》等,都是那个时代关注时事的知识分子爱读的新书。能够反映新书目的还有刊登在各类报刊上的新书广告,以1898年《申报》刊登的书籍广告为例,先后有《中西算学丛书》、《博物新编图说》、《洋务经济通考》、《西学富强丛书》、《洋务时事汇编》、《大东合邦新义》、《俄土战纪》、《意大利侠士传》、《南海先生春秋董氏学》、《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日本旧目志》、《春秋中国夷狄辩》、《中西学门径》等,多属于新学一类。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近代中国研究网 2007-9-22

上一条: ·[周琳]书写什么样的中国历史?
下一条: ·[李长莉]从晚清上海看生活方式与观念变迁
   相关链接
·[朱婉尚婕 胡燕]吉祥文化视域下男欢女喜的变迁探析·[虞佳芯]瑞安龙舟竞渡的变迁研究
·[于晓雨]岱顶碧霞祠庙会活动调查报告·[王敏琪]传统的变奏:杭州东坡肉的叙事变迁与经典生成
·[师慧]晚清民国的文化娱乐业与江南宣卷的现代发展·[孟令玉]乡土变迁下的家族发展
·[刘吉平 王小辉]陕甘川毗邻区域民间神话与羌族历史变迁·[丁本恩]西王母本义及其形象、信仰变迁考
·[陈阳]闽南农村近 50 年丧葬仪式的“变”与“不变”·[朱现省]社会变迁视角下“做社”习俗的演变与当代价值
·[朱世桂]我国特色茶文化遗产“末茶”(抹茶)发展沉浮及其传承创新·[张亦洋]癞女、鬼怪与他者:晚清以来小说戏剧的癞俗书写
·[徐鹏飞]生长与式微:农村丧葬仪式的变迁·[武靖佳 胡燕]从村落节俗到舞台展演:溱潼会船的变迁研究
·[王雨铭]城镇化进程中豫北乡村社会集市文化研究·[王芳]西南地区百年客家村落的变迁与发展
·[万水清 朱婉尚婕 稽明星]基于文化聚落中的都市茶馆变迁·[宋文辉]承袭与嬗变:晚清民国巴蜀婚俗地域差异研探
·[裘兆远]从家堂看太湖渔民俗信的变迁·[路转红]肃北蒙古族婚礼仪式的变迁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