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西藏手工造纸发展调查:“绝技”逢春绿意浓
  作者:赵书彬 谢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04 | 点击数:7372
 

  藏纸的“春天”

  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先后有三拨人“闯进”雪拉村,从此传统造纸业峰回路转。

  上世纪80年代初的某一天,阳光明媚。一对美国夫妇追寻藏纸“闯进”了次多家,“有一天,我们家来了一对到西藏旅游的美国夫妇,是奔藏纸来的,让我们造藏纸,他们帮忙在美国销售。”已被改革开放春风吹拂的村民知道了这件事,致富的激情在心中荡漾。在乡政府的组织下,有24户村民开始尝试恢复藏纸生产,但国外销售量很小,于是不到一年,就只剩下3户。

  1990年,次多家又来了一位客人,也是奔藏纸而来,这位客人就是现拉萨彩泉福利民族手工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强巴尊珠。“出于对民族手工业的喜爱,我萌发了挽救、挖掘、发展藏纸的想法。以前学习生活都用到藏纸,1990年,藏纸被优先选出来进行重新挖掘和开发。”强巴尊珠说着这些,仿佛又回到了当时的情景。

  1995年,自治区档案馆由于档案修复、管理的需要,也主动寻上门来。这次档案馆与次多签订了藏纸购销合同,大量购买藏纸。从此,次多的藏纸有了固定的销路。但次多对此仍有困惑:“生产藏纸每年要雇8个人来帮忙,原料也是从农民手中收购的,手工纸成本不断升高,价格又没有工艺纸贵,生产面临一定困难。”

  在次多老人眼里,生产藏纸更多的是致富手段,而在强巴尊珠眼里,生产藏纸更多的是保护民族手工艺,虽然两人有诸多的不同,但相同的是两人都在为藏纸这一遗产的传承、发扬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随着近年来国家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2006年,藏纸生产工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一种民族工艺和艺术品,藏纸正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评论:民众的选择之美

  面对现代化的冲击,我们从藏纸的起伏看到民间工艺的兴衰变化,而呼吁加强保护时,一定程度上也忽略了藏纸背后复杂而富有启发的各种经历。详读藏纸的历史会发现,藏纸的变迁不仅是一门民间工艺的历史变迁,更是民间艺人的生活历程。从“没有土地不造纸就没有活路,有了土地不造纸也可以养家糊口”这句看似简单而朴实的民众话语可以看出,没有选择的余地到有选择权的巨大历史变化。

  民众的选择是一种美,是一种自由之美。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民主改革以来,我区民众不仅获得了生产资料,重要的是获得了人身自由,自由处理他们的财富和资源。雪拉村村民亦农亦工,享有自主经营的权利,而不再被任意剥夺。用自主选择来谋划新生,这难道不是一种美吗?

  民众的选择是一种美,是一种发展之美。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民主改革以来,我区民众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基础上,多种经营,不断增加积累财富,改善生活条件。雪拉村村民享有充分发展的权利,选择加快发展奔小康,这难道不是一种美吗?

  当面对现代工业的冲击,从农工结合到精心耕耘土地,民众的选择成为一种幸福美。拥有了土地,土地可以生养他们,同时,致富手段越来越多,政策越来越好,造纸工艺自身的衰落已经不能影响他们的生活,这是一种幸福美。

  改革开放,春风劲吹,民族手工业迎来了生机,挖掘、抢救民间工艺,这也是一种美。万物因时而动,强巴尊珠出于对民族手工业的喜爱,选择对藏纸进行挽救、挖掘、发展,不断发扬和创新,这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睿智之美。

  民众的选择之美因时因地因人,从民主改革到改革开放再到现今,极大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民众充分拥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藏纸的每一个历史步伐都踏在时代的节奏上,演绎的不仅是民间工艺的历史,更折射出时代的发展变化。于是我们不得不说,社会的发展也是一种美,是一种至善之美。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西藏日报

上一条: ·[通拉嘎]少数民族音乐60年:传承与发展
下一条: ·[邢莉]蒙古族那达慕的人文精神
   相关链接
·[任砚泽]《断魂枪》反映的传统技艺传承困境·[李丽楠]从隐喻到反身性
·[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
·[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孟子凡]机械参与生产的非遗传统技艺
·[胡玉福]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标准研究:以鲁锦项目为例·[林继富 周灵颖]西藏民间故事研究70年:理论建构与意义阐释
·逾两百项中国非遗传统技艺黄山斗艳 非遗文创产品受捧 ·[孙九霞]小地方与大世界:一个边缘藏族社区的本土现代性
·[仵军智]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市场开拓研究·中国西藏摄影及非遗文创服饰展在蒙古国举行
·白玛措:《牧民的礼物世界》·[徐仕佳]传统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市场、消费与身体性规训
·[邵卉芳]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西藏传统制陶技艺调查·[白玛措]从经济生活变迁到身份定义转换的研究:以西藏那曲嘉黎县为例
·[杨恩洪]西藏格萨尔说唱艺术抢救始末·[孙发成]传统工艺传承中的“技艺黑箱”
·[刘冬梅]技艺的“体化”视角:造像量度在西藏唐卡传习中的身体化过程·第三届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黄山开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