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故事来
-高柏园
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都可以说出一个故事来。但问题是,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这些故事要如何说下去,其趣味也在于此。
中秋“烤肉”意在分享关怀
在21世纪的台湾,中秋节几乎成了全民烤肉节。除了吃月饼以外,市井小民招呼亲朋好友,或在院内、或在巷弄之间,或在公园,甚至在饭店,都要一享炙肉之快。此时,只见烟雾弥漫,万里飘香,外客路过,也往往受邀同乐,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也。
中秋节怎么变成“烤肉节”了呢?这是一种很特殊的文化,想来觉得不可思议,而我们给它的文化解释是这样的:台湾北部地区比较都市化,人们多数住在公寓里,邻里之间没有一个很好的聚会场所。而烤肉就不同了,大家一起人我共欢,烤肉的和吃烤肉的都很有趣味。在前面烤肉的人尽力把肉烤得好吃,然后无条件给后面的人吃;在后面的人也不用见外,大方地吃,好好地享受,然后赞美一番。半个小时以后再主客易位,这就是一种互相对应与交流。然而在平时,我们是不容易做到这种互动和交流的。
从台湾的中秋烤肉文化中不难看出,其实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会轻易消亡,只是它在不断转化之中。如今,我们的物质太丰富了,我们渴望的已经不是那份食物而已,而是渴望通过食物来分享彼此的心情、彼此的关怀以及彼此的想念跟思念。
介于工作与休息节日乃另类时间
21世纪是大时代,中华文化有大节日,中国人也要有大愿望、大理想。在此时代、节日、愿望之有价值,必然不是由少数人占有,而是要与所有人分享。不过,在此必须强调的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时间性概念,节日必须有别于假日和工作日。
所谓假日,乃是工作日之对反,亦即是工作日之相对概念。星期六、星期天就是假日,但它们不是节日。因为工作日是为了求得工作实效,有一种实用的目的与要求。反之,假日则是一种不工作的休息状态,并不具有特殊的价值与意义。至于节日,它就不同于工作日,因为节日的一切并不是一种工作内容,也不强调实用的目的;同时,节日也不完全是一种不工作的休息日,而是一种介于工作与休息之间的另类时间。
如果工作是有用,是有,是实,则休息便是无用,是无,是虚。而节日乃是介乎有无、虚实、有用与无用之间,一如庄子所说“材与不材之间”,也就是一种活泼于有无之间的自在之虚,由此而给人以想象、参与、创造的空间,这便是节日特殊意义之所在。进而言之,节日不重工作与休息,而是在实用与无用之间,并加入艺术性、宗教性与道德性,由是而具有高度的社会教育与文化创造的价值与意义。
当下“过节”需注入现代特色
节日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我们并不是在“真空管”里过节。因此,传统节日当然要保留传统的形式与内容,但也必须加入现代的特色。
赋予传统节日新生命,首先要打破传统节日的单向思维,也就是要由“独白的时代”走向“对话的时代”。在“独白的时代”,人们只是接受节日、重复节日,但是在一个对话的时代,人们不再只是单向的接受,而且是双向的沟通,通过沟通与对话,重新思考传统节日的价值,以及此价值在现代社会的表现形式与内容。
我们必须看到,传统节日的某种特殊性和唯一性,已经因为科技的介入而取代了。例如,某些传统食物可能是某个特殊季节的产物,但是拜物质运输发达之赐,非应时性的各类产物皆可轻易获致,由此,人们对节日的期待与感动亦随之降低,节日的边缘化于此产生。
另一方面,由于新生一代生于科技与信息社会,对传统节日的感动不足,亦难以体会、欣赏传统节日深富人文气息的一面;他们反而会以科技的态度,批评传统节日的落后与迷信。
如何通过教育让年轻一代能充分体会传统节日的价值与意义,同时鼓励他们以其对传统节日的体会,为节日加入新时代之科技素材与精神,使人类在创造中继承传统节日的价值,在参与中深化传统节日的意义,应该是传统节日新生之道。
(作者为台湾淡江大学副校长、中国文学学系专任教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文汇报 2009年09月30日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