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传承人与社区

首页民俗与文化传承人与社区

[刘锡诚]传承与传承人论(下)
  作者:刘锡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6-10-28 | 点击数:13941
 

  注释:

  [1] 田自秉、杨伯达《中国工艺美术史》:“顾绣是(明代)南绣系统中最负盛名的大宗。对清代影响颇为深远。顾绣是由几代人在长期劳作中积累起来的成果,其代表人物是顾寿潜妻韩希孟。”第314页,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版。李乔《中国行业神崇拜·刺绣业》:“据苏绣业锦文公所光绪十年所立《刺绣业创立锦文公所缘起碑》载,道光年间,苏绣业建有顾公祠,供奉顾儒、顾世。”第201页,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年6月版。姚公鹤《上海闲话》谓顾氏二人为顾儒、顾名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2]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编《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调查、认定、命名工作手册》第11页,2005年8月印行。

  [3] [芬兰]劳里·航柯《民间文学的保护——为什么要保护及如何保护》,见中芬民间文学联合考察及学术交流秘书出编《中芬民间文学搜集保管学术研讨会文集》(1986)第27—28页,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

  

  参考文献:

  [1] [英]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重译本),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美]克鲁克洪.文化与个人[M].高佳,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

  [3]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普查工作手册[S].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4] [美]爱尔乌德.文化进化论[M].钟兆麟译,上海:世界书局,1932.

  [5] 邓子琴.中国礼俗学纲要(中国文化丛书之一)[M]. 南京:中国文化社印行,1947.

  [6] [清]朱彬.礼记训纂(卷十二)[M]. 饶钦农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6.

  [7] 黄石.端午礼俗史[M]. 香港:泰兴书局,1963年;台北:鼎文书局版(无出版年月).

  [8] 顾颉刚.妙峰山的香会[A].妙峰山[M].广州: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1928.

  [9] 高友鹏.中国庙会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10] 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聚元号”制弓技艺论证报告 [R].打印稿,2005-08-30.

  [11] “聚元号”老弓箭铺第九代传人去世[N].北京青年报,2006-05-19,(A7).

  [12] 杨恩洪.格萨尔艺人“托梦神授”的实质及其他[J].北京:民间文学论坛,1986,(1).

  [13] 陶阳.史诗《玛纳斯》歌手“神授”之谜[J].北京:民间文学论坛,1986,(1).

  [14] [苏]M·阿乌埃佐夫.吉尔吉斯民间英雄诗篇《玛纳斯》,马昌仪译,中国史诗研究(1)[C].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1.

  [15] 降边嘉措.《格萨尔》论(中国史诗研究丛书)[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

  [16] 郎樱.《玛纳斯》论(中国史诗研究丛书)[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

  [17] 田自秉,杨伯达.中国工艺美术史[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

  [18] 刘锡诚.把这根文化“接力棒”传下去[N].北京日报,2006-05-01,(6).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民间中国 2006-10-23 21:10:00

上一条: ·[刘锡诚]传承与传承人论(上)
下一条: ·故事奶奶李明带着美丽故事走了
   相关链接
·中国春节 人类非遗|巴莫曲布嫫:春节是促进文化对话、助力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如何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巴莫曲布嫫代表谈用法治守护非遗瑰宝:修改非遗法让“保护”成为核心关键词·传承非遗守护文化根脉(改革再深化 奋进新征程·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康丽]“非遗”这个标签不能乱用·[刁统菊]女性是非遗传承的重要力量
·[康丽]非遗保护与性别平等:春节申遗成功说起·[朝戈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进入非遗堂奥的好用指南
·第二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拉开帷幕·[刘魁立]非遗传承: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
·[巴莫曲布嫫]将青年的声音带到非遗保护最前沿·[郭翠潇]寻找非遗“出圈”“出海”的内生动力
·“数字环境中的非遗保护:互联网失序治理与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杨秀]让年味儿重新浓烈起来
·《法制与新闻》杂志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
·[杨利慧 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黄永林]非遗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的责任与协同
·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王晨阳]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