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海峡两岸学术论坛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专题研讨会海峡两岸学术论坛

钱超尘:宋本《伤寒》 珍藏台湾
——第二届海峡两岸民间文化论坛:会议发言
  作者:钱超尘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22 | 点击数:9932
 

钱超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发言

 钱超尘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

宋本《伤寒》 珍藏台湾

 

  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大家下午好。我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师,我从事的工作是中医药的教学和普及工作,今天下午我要发言的内容是宋本《伤寒论》,这本书现在存在台湾。

  中医药文化历史非常的悠久,它是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里面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这个文化一直流传到今天,中医这样一个伟大的文化广度,我把它比喻成一个金鼎,鼎啊,鼎是由三足组成的,那么这三条足啊,《黄帝内经》这是一条足,《伤寒论》这是一条足,《神农本草经》这是一条足。今天我主要是谈《伤寒论》这个问题。

  《伤寒论》是汉代末年河南南阳张仲景所写的一部著作,它是10卷。这部书在两晋和六朝的时候,医学家把它当做“诊中**,不亲世人”。那么就有一部书,一部抄本就流传到了隋朝,隋朝时候的抄写,又流传到了唐朝,又由唐朝的时候流传到了北宋。到了北宋,校正医书局在公元1065年,把六朝传下来的这个本给它刊刻了,刊刻成大字本,这个大字本就像现在的五分钱硬币那么大。因为是10卷书,刻成那么大的字儿,不便于携带,于是到了1088年,也是北宋时代,又刊刻成了小字本《伤寒论》,小字本的这个字型就像现在的电脑的三号字儿那么大。北宋无论是刊刻的大字本,还是小字本,都没有注解,不便于医家的使用,到了明代的时候,无论是大字本,无论是小字本,都丢失了。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情况之下,我们中国的著名的藏书家和刻书家,叫赵开美,被他发现了北宋的小字本《伤寒论》,他非常的高兴,于是,他把这个小字本翻刻了。那个翻刻呢,逼真原貌,犹如克隆。刊刻了以后,于是这个书又在民间流传了。有一部书很快就到了日本,那么其他的书,在民间流传的,也是因为没有校注的问题,逐渐地就流传日稀。一直到乾隆开四库馆的时候,这部书都没有进入四库馆。

  上世纪80年代,我就寻找明代赵开美刊刻,这个按照北宋的小字本这个刊刻的《伤寒论》,我就找这个小字本,它存在在哪里啊?因为它是中华民族医学界经典的宝库,与民生如此的密切,所以就寻找。我跟大家汇报,现在在国内和国外,一共有六部宋本《伤寒论》,所谓宋本《伤寒论》呢,这概念呢就是,不是北宋的大字本《伤寒论》,也不是北宋的小字本《伤寒论》,而是明代的赵开美翻刻的那本《伤寒论》。由于他那逼真原貌犹如克隆,所以把他,赵开美,明代赵开美刊刻的《伤寒论》美称为宋本《伤寒论》。

  这个宋本《伤寒论》现在世界上存在着六部,日本一部,沈阳中国医学科学院存在一部,中国中医研究院存在一部,上海中医药大学存在一部,上海图书馆存在一部,还有台湾存在着一部。我从1983年找,大陆上存在的这几部《伤寒论》,我都亲眼看过,我也拍过照片,都看过。唯独是台湾这本书,我是今年4月10号我才看到的,因为两岸现在是比较,关系很好,所以我趁旅游的机会。这个台湾这本呢,我到了中央图书馆没有见到,到国家图书馆也没有见到,它是在故宫博物院的三楼,weiyingna楼里面藏着呢。我到了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真是感慨万千,因此我就回想起了,台湾的这本《伤寒论》,那非常具有故事性和曲折性。在1941年的时候,那时候咱们的抗日战争正处于紧张的阶段,台湾这个本《伤寒论》藏在咱们北京图书馆。在一次深夜里面,那么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就把这个馆藏的,非常宝贵的,珍本的图书装箱子了,然后秘密地用火车运到了上海。事先联系好了,用美国的船运到了美国国会图书馆,然后就到了美国国会图书馆。我们中国有个著名的学者叫王重民,北京大学的教授,那个时候还在北京图书馆工作,图书馆派他到法国,到了法国伯希和,到法国从敦煌盗走的那些文件里头整理一番,整理完了以后又到了英国,到英国又找到了斯坦因,又把斯坦因从敦煌盗走的文件又做了一番整理和摘学目录。所以到了1941年的下半年和1942年的上半年,王重名先生和他的夫人刘修业,参加抗日改革了。所以借道美国,到了美国图书馆,国会图书馆的馆长还认识王重名先生,他说你们就先别走了,我们这刚从你们中国运来好多宝贵的古书,你看一看。于是王重名先生一本一本的书看,看了一本书写一个题记,拍成一个书影。于是把这个宋本《伤寒论》,明代的赵开美刊刻的《伤寒论》,就拍成了书影。现在呢,拍成了书影以后又写出了许多书籍的提要。这个书一直到1956年,这本书才从美国到了台湾,我们大陆现在存在的是,王重名在美国拍的缩微胶卷,那时候美国有缩微胶卷的机器,现在我在北京图书馆也看过缩微胶卷,基本上是比较清晰的,但是局部不清晰。

  我这次到了台湾,看到台湾故宫博物院藏着的这个宋本《伤寒论》,我有三大发现:

  第一,它这个书的前边啊,有一个叫做居安手写的一个题记,墨笔非常的流畅,非常的圆润,这个居安是什么人呢?他是清朝末年,曾经在北京的师范大学堂里面教书,当个管理人员,他是清朝末年著名的藏书家,他在宋本《伤寒论》前面写一个提要,他说:“我家里边,还存在着一部北宋的大字本《伤寒论》。” 这可不得了啊,那真是太宝贵了。就是那个小字本《伤寒论》,我说这个事,太难找了,这回我从一个书商里边,我把这个小字本《伤寒论》哪,我找到了。写的这么一个题记,我看到这个题记以后我就发现了,现在他这个题记是什么时候写的呢 ?1908年,我们现在是2009年,也就是100年的时间。是不是这个居安说的他家里存在着大字本的《伤寒论》,是否还存在着呢?如果天不丧斯文,也许现在还存在着。

  第二个,台湾这本有一个朱色的章,这个朱色的印章在北京图书馆的设备胶卷里头可是没有的。我仔细一看,这个章是这么刻的:“东海仙蠹藏书室” 。这个东海仙蠹,蠹啊,就是蠹鱼的蠹。蠹鱼啊,这个古书里边藏着那个吃书虫那叫蠹鱼。唐朝就有《酉阳杂俎》 ,有这本书,说了这么一段话,它说,书里边那个蠹鱼,如果把这书里边“神”、“仙”两个字,它咬了三次,这个“神”、“仙”两个字连着写或不连着写,只要是咬了“神”哪,还是“仙”哪,你咬了它3次,这时候这个蠹鱼身价可提高了,它就变成了另外的一个名称,叫做“脉望”, 这个“脉望”,就是这个“脉望”,就是蠹鱼。这个蠹鱼就是“脉望”, 那个赵开美啊,他对于古书的热爱就像蠹鱼一样,所以赵开美把自己的藏书室叫做“脉望馆”,也就是蠹鱼室。所以他这个地方写着“东海蠹鱼藏书室”。这个蠹鱼啊,仙蠹,把这个蠹鱼啊,用好的形容词形容一下,叫“东海仙蠹藏书室”,那个赵开美就是东海旁边的常熟的人哪,地理位置相同,蠹鱼和它的那个赵开美的的藏书室,也对应起来了。因此从这一点上我发现,台湾的这个宋本《伤寒论》哪,就是赵凯美亲自阅读的这个本,是他的工作本。这可不得了,那么这个本就宝贵的价值就在于,它比上海中医药大学这个本、上海图书馆的这个本、北京的中国中医研究院的这个本、和沈阳的中国医科院的这个本都要宝贵。

  第三个发现,台湾的这个本,其中也有一个章。这个章呢叫做“姜问祁章”,姜是姜太公的姜,问呢就是问题的问,祁呢就是祁山的祁。这个在姜问祁是个种药的医生,而且是乾隆年间种药的医生。当修四库全书的时候,皇帝反复地向民间征书,他这个老大夫就没有把自己的书捐出来,但是他在这个书上印上自己的手章。这就说明啊,四库全书虽然没有收进来这个宋本《伤寒论》, 但是呢,在民间确实在流传着。

 

  文章来源:新浪读书 2009年09月21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潘守永: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四种力量的平衡
下一条: ·温长路:略论民俗中的健康观
   相关链接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昆明举行·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云南大学文学院顺利开班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
·《民间文化论坛》:2022年第3期目录·“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预备通知
·《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5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4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3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2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1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6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5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4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3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2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1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19年第6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19年第5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19年第4期目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