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原走进城镇
传统安代是科尔沁草原上治病的一种方式。原始的安代舞中不乏宗教色彩,含有一定的祈求神灵庇护、祛魔消灾的内容。但到了上世纪50年代中期,这种宗教色彩已经荡然无存。
安代艺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那仁满都拉介绍说,新中国成立后,经过音乐和舞蹈工作者的努力和不断地发掘、整理,使安代舞这一古老民间舞蹈形式,既保持原来质朴草原文化的气息,又焕发出新的艺术青春。1958年,安代民间老艺人额尔敦巴拉在北京表演安代,引起轰动。如今,安代舞已成为蒙古民族最为耀眼的文化标识,被称为“蒙古族第一舞”。在库伦旗,安代已不是哪一个民族的安代,而是库伦的安代,全民的安代。
据民俗学专家介绍,传统安代以唱为主,伴以舞蹈动作。但如今的安代逐渐发展成为以舞蹈为主,而且舞蹈动作由3个发展到20多个,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安代舞的表现力,使之成为既可以作为完整的舞蹈作品在舞台上演出,又可以择取其中的舞蹈动作,组合成为广场舞表演的舞蹈,成为中华民族舞蹈艺苑中一朵盛开的奇葩。
草原的7—8月份,艳阳高照,天空一碧如洗,清风徐来,蒙古包之间,花草之上或小河边就是安代的舞场。马头琴拉起来,歌手唱起来,男如雄鹰、奔马满场转,女如紫燕、流莺轻歌曼舞。渐渐,人们手拉手舞成几个圆圈,忽而圆圈重新组合,忽而歌声迭起变换舞姿。当夜晚到来,繁星闪烁,篝火熊熊,舞蹈进入狂欢的高潮,人人大汗淋漓,有的踏破了鞋底,舞断了衣衫,歌手也唱哑了嗓子,但尽兴的人们仍不愿散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用来消灾、祛病的舞蹈已逐渐变为自娱性民间舞蹈,逐渐由牧野走向城镇,从草原走进广场,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民族艺术形式。
安代成为蒙古族健身舞
走进库伦旗第四中学校门,悠扬的乐声迎面扑来,循声望去,体育场上,同学们正挥舞彩绸,跳起欢快奔放的安代舞。现在,在库伦旗,各中小学每天利用课间操、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由专业指导老师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安代操培训,学校成了民族文化成长的摇篮。
来自内蒙古直属乌兰牧骑的指导老师吉日嘎拉说,他10多年前来过库伦,那时候库伦的安代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今再次踏上这片土地,他非常自豪,在这里,蒙古族安代的传承和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安代舞是个极适于大家一起跳的舞蹈,动作简洁大方,深受蒙古族、达斡尔族、汉族等群众的喜爱。为了使安代舞成为具有蒙古族特色的大众健身项目,库伦旗所属的内蒙古通辽市体育局专门聘请内蒙古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的健身专家和民族音乐专家,编排了一套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融体育、舞蹈、健身于一体,不受场地、时间、人数限制的健身安代舞。
这套健身舞一经推出,便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使安代舞在科尔沁草原的城乡迅速普及,并在内蒙古广泛推广。每天清晨或傍晚,只要熟悉的乐声响起,聚集在广场或街巷健身的人们就会和着节拍踏足、甩巾,尽情欢歌。目前,仅通辽市就有安代健身舞业余辅导员150多名,近130万人加入到安代健身行列,以安代舞健身、娱乐的人占通辽市总人口的30%以上。
安代,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魅力吸引着人们,已成为库伦旗人民的骄傲,更成了蒙古族文化艺术的一道绚丽的风景线。(本报记者 贺勇 文/图)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09-15 00: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