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王学泰]从侠客到流氓:游侠文化变迁史
  作者:王学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17 | 点击数:17609
 

  游侠品格与生活的独特性

  ①司马迁笔下的游侠

  那么,什么是游侠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品格呢?这些在《史记·游侠列传》中有很具体的描述。作者说: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这包括了:

  (1)勇于帮助他人解决困难,主动去拯救在生死边缘的人们,不怕死,而且不求回报。

  (2)为了拯救困厄中的人们,不怕触犯法律和世俗的道德观念。

  (3)说话算话,言而有信,一诺千金,救人要救彻底。

  (4)不逞强,不自我炫耀,作默默无闻的奉献,也就是司马迁在另一处所说的“其私义廉洁退让”。

  这四条也是后世公认的游侠们所应必备的道德品质,这些品质的核心是为他的和反主流的。为了他人,其实就是古代贵族因为管理公共事务而形成的爱管与自己不相干事情的习惯的延伸。为此他们不怕与占主流地位的势力或制度对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在皇权专制严酷统治的黑暗王国里,游侠是人们企盼的一线光明。游侠的为他和反主流又非逞一时之快,他们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此尽管游侠为别人做了很多,但从不期盼回报,他们不逞强、不炫耀,言必行,行必果,这是何等成熟的人格!

  《史记》所描写的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等人的行为都充分体现出这四条。由于具备这种高尚的人格,也就受到普通人的爱戴,朋友遍天下,极具号召力。游侠敢于去铲民间的不平,在统治阶级看来这是代他们行权,长久如此则“国将不国”。游侠敢于对抗现行体制,更是皇权专制统治者嫉恶游侠的根本原因。汉代最有侠之品格的郭解最后被灭族,可见统治者对游侠憎恨之深。然而“天下无贤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朝廷与民间的评价是这样的不同。

  自从司马迁热情讴歌了游侠之后,对后世诗文作家有所启示,这些“为他的”、“反主流”的精神也激励着具有浪漫激情的诗人,然而现实生活中像司马迁笔下的游侠少了,他们便把目光投向历史,一些被司马迁写过的刺客,由于他们的反暴政意义,被后人看作了游侠,其中最典型的是荆轲。陶渊明《咏荆轲》说得最明确,左思的《咏史》写得最好: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哀歌和渐离,谓若旁无人。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高盼邈四海,豪贵何足陈。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自汉灭秦,特别是贾谊的《过秦论》问世后,秦便是暴政的象征,抗秦便是救民众于水火。荆轲在司马迁眼中只是个刺客,在后世人们的想象中,其意义有所提升。在左思眼中,荆轲不仅敢于除强抗暴,而且他还是个蔑视权贵、以布衣自重的平民游侠。唐代李白的《侠客行》也属于这类作品。这首诗把《游侠列传》所列游侠种种的美好品格统统用富于激情的诗句把它们张扬开来: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一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上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杀人报仇,解危救难,事成不求报,深藏不令人知;为人重然诺,为报答知己,不惜牺牲生命;为了实现社会正义,一往无前,给当代与后世留下光辉的榜样。他们是谁?不是朱亥,也不是侯嬴,更非信陵君,他们是李白想象中的平民侠客,是司马迁想写,但“靡得而闻已”的布衣之侠。作为诗人的李白通过艺术的想象,把他们创造出来了。

  这些人是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简直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社会良心”。像这样的用诗的眼光和感情去看待和讴歌游侠的作品,在唐代诗歌中还有一些,如李白的《结客少年场行》、李嶷的《少年行》等都是,它们对后世颇有感染力,然而很难与现实中的游侠对号。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国学网 2009-09-15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傅斯年]夷夏东西说
下一条: ·[赵旭东]文化实践、图式与“关系”建构
   相关链接
·[安可然]挣扎的民“声”:《三侠五义》中的包公孝形象辨析·[张倩怡]电子游戏文本的故事形态分析
·[李璇]《兔侠传奇》:穿着西装的中国“兔儿爷”·杜尚侠:《重阳节》
·中国动漫进入最好发展期:人人都能成为大侠·杜尚侠 刘晓峰:《清明节》
·[施爱东]武侠小说的民间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