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罗中起]马克思的神话理论
——兼评神话学研究中的几种观念
  作者:罗中起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15 | 点击数:17164
 
马克思所说的“正常的儿童”是相对于“成熟的儿童”而言的。按照柏拉威尔的解释,历经苦难而不息进取的古代犹太人是成熟的儿童,古代希腊人便是相对于古代犹太人的“正常的儿童”。按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来理解,希腊神话的巨大魅力,从根本上说来自于这种“正常的儿童”的魅力。马克思在同一时期完成的与《导言》相关的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草稿)》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种魅力。马克思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无限制地发掘人类创造的天才,全面地发挥、也就是说发挥人类一切方面的能力,”“就是不在某个特殊方面再生产人,而要生产完整的人”,但“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以及与其相当的生产时代里,把这种彻底发掘人类内在本质弄成了彻底空虚,把普遍物化弄成了极端麻木不仁,把打破一切固定的片面的弄到为一种纯粹外在目的而牺牲人类本身的目的”。又说,古代世界“是把人看作生产的目的”,而“现代世界总是把生产看成人的目的,又把财富看成生产的目的”,比较而言,古代世界的“这种看法比现代世界高明得多”,“因此,那幼稚的古代世界看起来便像是一种格外崇高的世界。”这段论述完全可以同《导言》中的论述相印证。在《导言》中,马克思说:“儿童的天真不使他感到愉快吗?他自己不该努力在一个更高的阶梯上把自己的真实再现出来吗?在每一个时代,它的固有的性格不是以其纯真性又活跃在儿童的天性中吗?为什么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在它发展得最完美的地方,不该作为永不复返的阶段而显示出永久的魅力?”这种印证,使我们找到了希腊神话魅力的历史内涵的逻辑表述:希腊神话的魅力来自于真实地再现了古希腊人的天真,而这种“天真”就是把人当作生产的目的,而不是相反。古代犹太人由于过多的苦难,或多或少失却了这种天真,而现代世界把财富看作目的,恰与这种天真相悖。“真实再现”,就是神话把再现这种天真当作目的,也就是把人当作目的,而不是人把神话当作目的。这种人类童年的“天真”,当那个“永不复返的阶段”结束以后,它作为“最完美”的历史内容,便成了人类理想的精神家园,成了人类“努力在一个更高的阶梯上”把它真实再现出来的理想;作为神话的历史性内涵,便使神话成了“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二、神话的本体规定
神话是人类早期各种观念意识的混合体,其中包含着人类早期的对自然宇宙、人类社会、自身起源等解释,也包含着现代科学意识的萌芽,审美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这如苏联美学家波斯波洛夫所言,在人类初始阶段,“社会观念的内容,还是未经分化的一个混合性的东西,”“原始作品在其形象中把人们的宗教想象、哲学世界观胚胎、本氏族的历史以及审美体系的萌芽统统包罗在内”但是在大多数神话中,由于审美因素,特别是想象与幻象的因素成了先民创造这种意识混合体的不自觉的形式规定,因而后来人也就会合逻辑地将神话这种以想象方式创造出来的意识混合体,看作是人类历史上的最早的艺术样式之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把希腊神话看成希腊艺术的土壤和母体,并将之作为一种艺术样式来分析的。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也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的说法揭示了神话本体的特殊规定,它具体包括:
1、神话是人类早期在不能实际地支配自然力的条件下,“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的愿望的表现。“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然而,“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已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在原始人看来自然是某种异己的、神秘的、超越一切的东西。在所有文明民族所经历的一定阶段上,他们用人格化的方法来同化自然力。正是这种人格化的欲望,到处创造了许多神”。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人类不能在物质实践领域实际地支配自然、利用自然,但是人类的生存本性又要求支配自然、利用自然。这种生存本性在主体人方面就表现为“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的愿望,用恩格斯的话说,就是把自然力人格化的欲望。正是这种欲望创造了神和神的传说。因此说,神话是以生产人自身为目的的。这是神话的基本性质。恩格斯还曾强调了这种人格化欲望的普遍性,由此也说明了这一基本性质在古代神话中的普遍性。
2、神话是人类早期对“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的幻想性的反映。神话作为先民意识的表现,有着后来人无法解释、不可理解的一面。“因为我们看待神话,与那些在神话中反映了自己的思维的人们是不一样 的。我们在这些神话中看见了他们所没有看见的东西,看见了他们所想像的而我们已经体会不到的东西。” 但是从精神生产的普遍规律来说,神话的生产也有着同后来人的精神生产基本一致的规律。马克思恩格斯说,“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神话作为原始意识的混合体,无疑也是人生产的。这种生产,就其形式来看,是幻想的,是“神们的行事”(茅盾语),就其内容来看,却是现实的,是“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的功能主义研究为此提供了有力的证明。“英国的马林诺斯基通过对新几内亚东南方的特罗布里安德诸岛的实地调查,于1926年提出了一个学说:所谓神话是对于现存诸制度及诸社会关系给予一种根据的宪章。”列维-布留尔说:“神话则是原始民族的圣经故事。”“对原始人的思维来说,神话既是社会集体与它现在和过去的自身和与它周围存在物体的结为一体的表现,同时又是保持和唤醒这种一体感的手段。”现存制度的宪章的说法也好,原始民族的圣经的说法也好,都证明了神话内容不过是原始社会现实状况的一种反映,只不过是一种幻想的反映,用毛泽东的话说是“无数复杂的现实矛盾的互相变化对于人们所引起的一种幼稚的、想象的、主观幻想的变化。”换言之,也就是现实矛盾在幻想中的解决,所以它有如“宪章”,有如“圣经”。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刘宗迪]鼓之舞之以尽神
下一条: ·[岸本美绪]风俗与历史观
   相关链接
·[黄景春]战国时期墨、儒二家对鲁般神话的改造·[祝赫]大文学史观下百鸟衣故事的诗学解读
·[张子健]商汤“桑林祷雨”的神话思想与叙事分析·[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
·[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张成福]遗产旅游论证对神话资源的挪用与神话主义的动态生成
·[于玉蓉]神话想象与历史叙事的同质与互文·[于敏]秩序建构与性别凝视:哈尼族“遮天大树”神话探赜
·[吴新锋 周媛]部落化传承中的叙事艺术·[乌哈娜]神话“功能项”和“基本型”的归纳与提炼
·[王之心]浅析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流变过程及成因·[孙艳艳]中原民间经歌:中原神话调查的“二次田野”
·[石力]都市怪谈中的神话:关于神话的第N种猜想·[吕树明]蚩尤神话的跨文体演绎与重构实践
·[卢秋彤]当代神话与“神圣性”研究该走向何方·[刘悦康馨]数字媒介时代神话传统的审美实践
·[刘吉平 王小辉]陕甘川毗邻区域民间神话与羌族历史变迁·[刘蓓]精神人文主义视野下旅游景区中的神话主义
·[林玲]炎帝神话的族源记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李一凡]上古史演义中的神话历史书写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