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蔡骥鸣]在海风里诗意栖居
  作者:蔡骥鸣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7-09-06 | 点击数:4970
 


   如果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来自于海洋,人类也不例外。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从海洋中诞生、与大海共生共荣的历史。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类的历史,就有多少曲折生动的人与海的传说与故事,就有多少绘声绘色的人与海的情境与状态。海成了人类文学艺术的宝藏,人为自然之海增添了更为动人心魄的因子。

  濒临于黄海的连云港,因为有海的依托,她的土地愈发显得神奇和浪漫,她的子民生活才变得如此多姿多彩,她的文学艺术就具有了独特的滋味和魅力。新世纪的今天,无数人还在这块曾经被海水浸透着的土地上探险着、追求着、记录着、感悟着。王绪年就是其中之一,《海边纪事》就是他在几十年海边生活体验中随手掬起的一朵海上浪花,捧起的一块晒海结晶的盐巴,拾起的一条咸腥但浸透了渔民汗水的海鱼。

  在中国的沿海城市中,连云港具有异常鲜明的海洋文化特征,渔民、盐民构成了其历史人物的主体,他们的生活情境和故事绚丽多彩、趣味横生而又丰富深邃。《海边纪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承载的样本。海猫、海狗、海虾、海蟹、海葵、海潮、海鱼、海菜、海螺,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自然现象,都有别具一格的风姿和韵味,都是与渔民、盐民生活相关联、相情牵的物象,都有一段令人难忘的故事,都有一种化解不开的情结。那些极富动感的语汇,如推、钓、拣、挑、拉、打、扳、放、粘、拾、追、掏、逮、甩、抓、爬、张、退、养、过、捞、踩、消、撩、织、扒、烤、捕,更是把他们劳作的方式白描似地勾勒出来,惟妙惟肖,异趣横生;而那些特殊的生产工具可能也是其他地方所很难见到的,如小罾、兜子、旋网、提网、扒网、地笼、矮网、小簖、小幡等等,可以想见在他们的生产方式中凝聚了多少人的心智和汗水,遗下了多少可资我们回味的醇厚民俗民风民情。《海边纪事》为我们记录了这一漫长的历史序列中所逐渐沉积下来的人们对于海、对于盐、对于自然、对于生活的体验和记忆。

  这些年来,关于对渔民盐民生活的记载,我也看到不少有关民俗学的著作,看到不少对于民风民情的叙述,但大多文字枯淡而了无趣味,像考古学家或社会学家的采风记录。事实上,无论在哪一块区域和土地上,人们的生活都不可能是单色的,它必定色彩丰富,它必定情矿富藏。王绪年写《海边纪事》的时候,表面上看,他可能要着意为我们留下一部渔民和盐民的生活史和民风史,但他是作家,他不会如前所述的单调采写,他融入了自己生活的印迹和影像,融进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所以才使他的《海边纪事》包含了民俗学的丰厚,具备了散文家的情景交融和事理合一,有了民俗、历史、社会、文化、文学的多重意义和价值。

  读王绪年的散文,或读《海边纪事》,他的从容恬淡和深情厚谊,他的俯拾即是和涉笔成趣,都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在散文的创作中,我历来反对雕琢粉饰,反对矫揉造作,反对以文人之心去揣度和摹拟。好在王绪年本身就是来自于海边的人,他所记载的正是他所经历的,他难以忘怀的正是他曾经情牵的,他所提炼的正是他从复杂的生活中长期思考的结果。所以他的文章才好读,他的性情才真挚,他的故事才感人,他对风情的叙述才那么自然天成。可以说,他是在海风里诗意地栖居。

  随着社会的发展,本该随着进步的文学却总是不能如意,文人越来越脱离生活,许多文学都是在象牙塔里向壁虚造的结果。近几年来,反映生活本真和原汁原味的东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这既是文学的回归,也是人们关心生活、关心自然的人文精神的回归。《海边纪事》就是这样一本让你可读而难以割舍的书。通过这本书,也许你会了解到很多你想知道而你曾经不知道的趣事和风情。 

  《海边纪事》 王绪年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2007-08-28

上一条: ·地名的文化意蕴
下一条: ·[朱琳]与众不同的文学观照
   相关链接
·[任梦洁]山东快书口头特征与当下表演生态研究·[裘兆远]太湖流域渔民的祖先信仰
·[解乐乐]渔业历史文化的镜像:《山东省渔民歌谣集解》研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张瀛月]山东“煎饼”音变考
·[孙芳]木版年画的产业链构建·[裘兆远]从家堂看太湖渔民俗信的变迁
·[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樊存常]孔孟故里山东济宁 梁祝文化保护旅游开发利用研究
·[孙媛媛 刘宗迪 吴蕴豪 张超]山东地区民间星座知识调查·“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3)”在山东大学开幕
·“中国民俗学高端论坛(2023)”在山东大学成功举办·[王二杰]连云港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中民俗意蕴
·[孙芳]年画的流动:大运河山东段木版年画的研究·[杨桂珍]二零二零年山东省莱州市某村落的一场婚礼调研
·[孙芳]大运河山东段木版年画文化空间的建构·[吕树明]当代山东民间冥途路引的使用研究
·“论道稷下:中国民俗学高峰论坛(2021)”在山东大学成功举办·《田野中国·当代民俗学术文库》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