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见《明史·地理志五》。
[22]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年版。
[23]实际上小南文也引用过《舆地纪胜》(当据《晋书斠注》)和《续高僧传·慧因传》,但并未就此展开研究。见第31页。
[24]见《晋书》卷五八《周访传》。
[25]见《晋书》卷五○《刘峻传》、卷八《昭明太子传》。
[26]见《宋书·州郡志二》、《新唐书·地理志五》。
[27]参见拙著《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上册第122-123页,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8]《梁书》、《南史》均无干朴、干元显的记载。
[29]此条载今本《搜神记》卷七。此处引文系笔者自辑,所据为《北堂书钞》卷一三六、《开元占经》卷一一四、《太平御览》卷六九八引及《宋书·五行志一》、《晋书·五行志上》。
[30]永嘉七年四月愍帝即位,改元建兴。见《晋书·孝愍帝纪》。
[31]《册府元龟》卷七九八《总录部·勤学》亦云:“干宝字令升,少勤学,博览书记,以才学召为著作郎。”
[32]周校即周家禄《晋书校勘记》,见《晋书斠注》及中华书局版《晋书·出版说明》。
[33]《晋书·职官志》:“魏明帝太和中(227-232),诏置著作郎,于此始有其官,隶中书省。……元康二年(292)……改隶秘书省。后别自置省而犹隶秘书。著作郎一人,谓之大著作郎,专掌史任,又置佐著作郎八人。”
[34]小南认为干宝见周访时还没有加人司马睿阵营,似乎忽略了“著作郎”之称。见小南文第36页。
[35]见《晋书·孝怀帝纪》、《孝愍帝纪》。
[36]小南推测干宝此时是秉承华轶之意,向司马睿一派打探意图。小南的意思是干宝当时尚未入仕,住在寻阳,无论从地域上政治倾向上都和江州刺史华轶有密切联系,并想受其辟用,所以当司马睿派周访率兵到寻阳防备华轶时,干宝便在姑孰向一直来往密切的周访打听消息。按干宝和华轶的关系,没有任何记载,纯系想象之辞。见小南文第36页。
[37]按:晋时,所荐之人未必定为未仕者,有官位者亦多由人荐以调。如《晋书》卷七二《葛洪传》载,葛洪历仕州主簿、咨议参军等,干宝荐其才堪国史,选为散骑常侍,领大著作。又按:华谭同时荐范珧,也找不到当时受荐任职的记载,范珧《晋书》无传,唯卷六六《陶侃传》载侃领江州刺史时命范逵子珧为湘东太守,时在成帝咸和中。
[38]见《晋书·孝怀帝纪》、《孝憨帝纪》及《周访传》、《陶侃传》。
[39]建兴四年刘曜攻长安,十一月愍帝出降,被掳至平阳,明年三月司马睿于建康称晋王,改元建武。见《晋书·孝愍帝纪》。
[40]葛文据《晋书·王导传》导荐举羊鉴讨徐龛,寻代贺循领太子太傅,启置史官的记载,推断干宝领国史在大(太)兴二年,误,盖未见《建康实录》所载。其实《王导传》在“寻代贺循领太子太傅”下接叙“时中兴草创,未置史官,导始启之,于是典籍颇具”,“时”乃泛指此时前后,并不定指启置史官在代贺之后。
[41]由于愍帝尚囚平阳,所以司马睿只以晋王即位。建武二年(318)三月愍帝崩问至,晋王始即皇帝位,改元太兴。见《晋书·元帝纪》。
[42]唐刘知几《史通》卷一二《古今正史》云:“时尚书郎领国史干宝亦撰《晋纪》。”盖本《晋中兴书》。
[43]见小南文第42页。
[44]《晋书·职官志》载,东晋初尚书分殿中、祠部、仪曹、吏部等二十五曹,尚书郎分掌其事。
[45]按:晋时以他官领著作郎者,本官皆高于著作郎,尚书郎和著作郎皆为六品,见《宋书·百官志下》。《宋书·百官志》所载官品是东晋所定。
[46]《晋书》卷八二《王隐传》:“太兴初,典章稍备,乃召隐及郭璞俱为著作郎,令撰晋史。……时著作郎虞预私撰《晋书》,而生长东南,不知中朝事,数访于隐,并借隐所著书窃写之,所闻渐广。”《册府元龟》卷五五四《国史部·选任》:“太兴初,元帝召隐及郭璞俱为著作郎,令撰晋史。”这里的著作郎实际都是佐著作郎,《晋书》卷七二《郭璞传》:“太兴初……以为著作佐郎。……顷之,迁尚书郎……著作郎干宝常诫之”。《北堂书钞》卷五七引《晋中兴书》:“郭璞奏《南郊赋》,中宗嘉其才,以为著作佐郎。”《文选》卷一二郭璞《江赋》注引臧荣绪《晋书》:“郭璞……为佐著作。”《晋书》卷八二《虞预传》:“除佐著作郎。太兴二年,大旱,诏求谠言直谏之士,预上书谏……转琅邪国常侍,迁秘书丞、著作郎。”可证。又《晋书》卷五二《华谭传》:“太兴初,拜前军,以疾复转秘书监。……时晋陵朱凤、吴郡吴震并学行清修,老而未调,谭皆荐为著作佐郎。”
[47]见《晋书·地理志下》。
[48]《晋书》卷八二《孙盛传》载:“起家佐著作郎,以家贫亲老,求为小邑,出补浏阳令。”卷九二《李充传》:“征北将军褚裒又引为参军,充以家贫,苦求外出。裒将许之为县……乃除剡县令。”均和干宝情况相似。
[49]见《晋书·地理志下》。
[50]小南谓翟汤与干宝有亲戚关系,但“通家”未必肯定就是亲戚,《后汉书》卷七○《孔融传》载孔融云与李膺“累世通家”,就不是亲戚,而是就孔子和李老君(老子)“同德比义,而相师友”而言。至于又据此推断宝是寻阳人,更难成立。见小南文第37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文学遗产》网络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