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宝经历考
干宝人仕前经历不详,仅有些零星记载。《搜神记》“江淮败屩”条载:
元康之末,以至于太安之间,江淮之域有败屩自聚于道,多者或至四五十量。余尝视之,使人散而去之,或投林草,或投渊谷[29]。
惠帝元康末至太安间(299-303)干宝在江淮,时已成人,故有使人散败屩之事。又《晋书》卷九五《艺术·韩友传》:
韩友,字景先,庐江舒人也。为书生,受《易》于会稽伍振。善占卜,能图宅相冢,亦行京房厌胜之术。……友卜占神效甚多,而消殃转祸,无不皆验。干宝问其故……永嘉末卒。
《晋书》本传云干宝“性好阴阳术数,留思京房、夏侯胜等传”,他向韩友问占卜之术,这是一个例证。韩友卒于永嘉末(313)[30],干宝和他的来往当在永嘉以前。
干宝起家佐著作郎,《晋书》本传云“以才器召为著作郎”[31],中华书局点校本校云:“周校:‘著作’上脱‘佐’字。按:下文王导疏可证。’[32]说是。晋制,著作郎隶秘书省,著作郎一人,谓之大著作郎,佐著作郎八人[33]。干宝起家佐著作郎的时间,可以从《晋书》卷六一《华轶传》所记一条材料来推断。传载:
永嘉中,历振威将军、江州刺史。……时天子孤危,四方瓦解,轶有匡天下之志,每遣贡献入洛,不失臣节。……时洛京尚存,不能祗承元帝教命,郡县多谏之,轶不纳,曰:“吾欲见诏书耳。”时帝遣扬烈将军周访率众屯彭泽以备轶,访过姑孰,著作郎干宝见而问之……寻洛都不守,司空荀樊移檄,而以帝为盟主。既而帝承制改易长吏,轶又不从命,于是遣左将军王敦都督甘卓、周访、宋典、赵诱等讨之。
据《晋书·孝怀帝纪》,永嘉五年(311)五月,尚书令荀樊为司空,琅邪王、安东将军司马睿(即元帝)为镇东大将军。六月,前赵刘曜攻破京师洛阳,怀帝被掳至平阳,荀樊移檄州镇,以琅邪王为盟主。而据《晋书》卷五八《周访传》:“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寻以为扬烈将军,领兵一千二百,屯寻阳鄂陵,与甘卓、赵诱讨华轶。……访执轶,斩之,遂平江州。”周访参镇东军事是在司马睿为镇东将军之时,不久即以扬烈将军领兵屯寻阳,以防江州刺史华轶,途经姑孰和干宝见面,可见干宝永嘉五年已为佐著作郎(按:传文作著作郎误)[34]。
然检《晋书》卷五二《华谭传》复载:
建兴初,元帝命为镇东军咨祭酒。谭博学多通,在府无事,乃著书三十卷,名日《辨道》。上笺进之,帝亲自览焉。转丞相军咨祭酒,领郡大中正。谭荐干宝、范珧于朝,乃上笺求退……不听。
建兴元年(313)四月愍帝即位,五月,加镇东大将军、琅邪王为左丞相,三年二月进丞相、大都督、督中外诸军事[35]。华谭为镇东军咨祭酒,在建兴元年五月前,司马睿进位左丞相后则转丞相军咨祭酒。他荐干宝等人后上笺求退,笺中称“自登清显,出人二载”,末称“谨奉还所假左丞相军咨祭酒版”,可见时在建兴元年五月后、三年二月前。这就产生了疑问,华谭之荐干宝,究竟是荐任何官呢?葛文以为是荐其为佐著作郎,但如前所述,永嘉五年干宝已任此职,然则此次之荐,断非为佐著作郎。除非是这种情况,就是永嘉五年干宝尚未人仕,传文所称是用他后来的官称。但这种可能性不大,以史书之正不会作此行文。再说姑孰乃晋筑之城,扼守长江渡口(故址在今安徽当涂),为驻军之地,干宝若非有公务在身,何以从海盐老家跑到姑孰去呢[36]?合理的解释是,干宝此时确已官居佐著作郎,来姑孰当有公干。周访南赴寻阳途经姑孰,一则与干宝有同郡之谊,二则与干宝同在官中,所以才与干宝会面,谈论对华轶的策略。这样看来,华谭之荐干宝,绝对和佐著作郎无涉,很可能是代己之职,即丞相府军咨祭酒,但后来王导建议置史官时干宝犹为佐著作郎(详下),可见华谭之荐未果。盖因华谭辞职未获批准,故而荐事亦作罢[37]。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文学遗产》网络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