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美国汉学家艾朗诺:为什么要再写中国文学史?
  作者:贺莉丹 江家岱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7-05 | 点击数:19171
 

  

(图片来源:www.mountainsongs.net)

   作为海外汉学家,我们读书很慢,我们知道的东西比你们中国国内学者少多了,但我们有一点好处在于:我们是站在外面看一个东西,跟你们站在里面看,角度不一样,我们提供旁观者的视角。

  1967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UCSB),30岁的白先勇站在讲台上给台下寥寥几名美国学生讲授中国文学课程,英国文学系的一名大二男孩小心翼翼地迈入课堂……自此,这个加州男孩的人生开始与中国文学紧密相连。

  这是美国汉学家艾朗诺(Ronald Egan)的一个人生片断,至今他依然清晰地记得,他接触的第一首中国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鹿柴》。

  事有因缘。白先勇结缘于艾朗诺,其后艾朗诺结缘于欧阳修、苏轼与钱钟书。

  作为西方汉学界引人注目的后起之秀,多年来,艾朗诺出版了研究苏轼与欧阳修生平及作品的著作《苏轼的一生:言论、思想和行为》、《欧阳修的文学作品》,他还对《文心雕龙》、古代音乐、美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广探讨。

  1998年,在西方汉学界对钱学依然一片沉默之际,艾朗诺迎难而上,选择研究钱钟书,他字斟句酌地苦啃钱钟书的《管锥编》,并将其选译为英文由美国哈佛大学出版,书名为《LimitedViews:EssaysonIdeas andLettersbyQianZhongshu》。

  在《管锥编》选译本的前言中,艾朗诺开宗明义地指出,他翻译的是当代中国最杰出的学者撰写的一本关于文学与思想的随笔,艾朗诺使用了一个marshal(统驭)来描绘钱钟书对于语言收放自如的杰出调控才华。当然,艾朗诺也表达过他的遗憾,他认为《管锥编》虽是钱钟书对于文学研究的最高峰,但“仅在中国国内得到认可,在国际上仍未得到相应关注 ”。

  不久前,艾朗诺在上海接受了《新民周刊》记者的独家访问,这也是艾朗诺首次接受中国大陆媒体的专访。艾朗诺言谈和蔼,普通话带有台湾腔、京腔,语速很慢,停顿很多,他常要花一些时间以选择中文词汇以达意,必要的时候,英文单词总是会活泼地蹦出来。

  时值今日,跟《新民周刊》记者谈及30年前的导师方志彤与钱钟书两位先生在哈佛大学那次难得的促膝闲谈,艾朗诺的眼神悠远,依然专注而充满深情,那个时刻,两位先生思想的激荡,绚烂如夜空的烟火,身为旁观者的他只觉:妙不可言。

  艾朗诺的夫人,美籍华裔陈毓贤女士(SusanChanEgan),从1978年春至1980年秋面聆洪业先生(号煨莲,字鹿岑,当代杰出史学家,曾任燕京大学历史系主任,1946年春赴美讲学后任哈佛大学东亚语文系研究员) 自述生平,1980年12月洪业先生逝世后,陈毓贤出版了英文版《洪业传——季世儒者洪煨莲》,其后中文版面世。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新浪 2009年06月03日12:1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阿来:多年写作,我的内心总在挣扎之中
下一条: ·实录:著名作家阿来谈新作《格萨尔王》
   相关链接
·[王玉冰]荷兰汉学家高延的中国节俗考察与书写·[王玉冰]何乐益与中国岁时节日研究
·【讲座预告】白若思:海外中国宝卷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北大,2019年9月22日周日14:00)·90年前,一位美国汉学家用影像“留住”美丽的中国篮子
·[王文超]科学史与民俗文化:艾伯华早期汉学研究述略(1927-1937)·[王霄冰]海外藏珍稀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研究的构想与思路
·[张万民]《诗经》早期书写与口头传播·[张志娟]西方现代中国民俗研究史论纲(1872-1949)
·[俄罗斯]李福清:《神话与民间文学——李福清汉学论集》·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院士论文集《神话与民间文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王玉冰]为神像“开光”·英国汉学家杜德桥教授逝世
·杜德桥与汉学结缘的多彩人生·专访印度汉学家墨普德:他将李白、鲁迅、毛泽东的诗传向印度
·杨联陞:汉学界第一流学人的“书评经验谈”·[卢梦雅]葛兰言《诗经》研究的学术发生
·中国古代有自己的一套传统自然学·[卢梦雅]早期法国来华耶稣会士对中国民俗的辑录和研究
·德国汉学家薛凤:《天工开物》让我与中国科技史结缘·[吴思远]纷争逐罢羡优伶,翔空飞钓亦关情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