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兴国县梅窖镇三僚村,是一个典型的客家村落,现有4600余人,曾、廖两姓占绝大多数。三僚村的形成,肇始于曾廖两姓始祖。相传唐朝末年风水大师杨筠松,一生致力于风水之术,且扶危济困,深受客家人赞誉,称其为“杨救贫”。杨筠松晚年与两个入室弟子曾文 、廖卜居兴国梅窖洞,三人各建一寮遮风避雨,从此定居下来,是为三寮(现称三僚)。曾姓、廖姓各以曾文、廖为三僚的开基始祖。杨筠松将青囊秘旨授予两位徒弟,世世相承,三僚成为风水形势派的发源地。
一
1.四维八景
三僚村表面看与其他客家村落无异,但经过历代风水先生的点化,三僚的山山水水都被赋予了人文内涵,最著名的为“四维八景”。《周易·系辞上》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曾、廖两姓分居三僚村的两边,中间有一个自然的界限,恰如太极中的“两仪”;三僚村人还在村落东、南、西、北四个不同的方位建筑了东华寺、南箕庵、西竺寺、北斗寺,象征“四象”,三僚人称之为“四维”;三僚村曾、廖两姓各有不同的“僚溪八景”,象征八卦,廖氏的“七星池”便是“八景”之中的风水杰作。
“七星池”是三僚廖氏最为经典的系列风水建筑。廖氏屋场逼仄狭小,村落建基在倾斜的山坡上,后山巍峨高耸,悬崖壁立,从山上下来的两条溪流直冲廖氏屋场的中心地带,水流、山势均来势凶猛,而且前方横着一条低洼的河流,整个地势危峻陡峭,宅基地前方深陷,整体地势不宜人居。明洪武年间,廖氏族人在本族堪舆术士廖厚公的主持下开始修建“七星池”,以“文公无蚊祠”和“月洲堂”为轴心,在无蚊祠的后方构筑章罡土,按照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由北而南开挖了“天乙池(土)”、“犁头池(火)”、“墨池(木)”、“曲尺池(木)”、“墨斗池(水)”、“半月池(金)”、“太乙池(土)”等七座小水池。七星池如人体的七窍,疏通化解了从山上直冲下来的两股山溪以及凶猛的山势,起到了藏风聚气的作用。与此同时,在村落四处开挖了108口水塘,象征人身上的108个穴位。
一般而言,真正符合风水理想模式的人居自然环境并不多见,风水学说的成功之处,不仅仅能够寻龙捉脉、察砂观水、确定真穴,使风水玄奥理论具体化;更在于依据自然的地理形势,通过人工的方式修补、改造。开渠引水、筑塘蓄水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七星池就是利用风水术对自然的水流形势进行改造和化“煞”的典型。本来是四“煞”临身的廖氏屋场,利用溪流敞开的自然水路,充分吸纳了自然生气,七星池如流觞之曲水,蓄积了自然生气,使廖氏屋场成为一个气韵生动、藏风得水、蓄气聚财、人财两旺的风水宝地。
廖氏在开挖“七星池”和108口水塘的同时,在“文公无蚊祠”的后方构筑了一个长十余米、高约二米的土墙—“章罡土”。分洪是章罡土的实际功用。每当山洪暴发的时候,章罡土将一部分水流引入七星池,另一部分则分流到章罡土旁边的一条小河。如此看来,与章罡土的实际功用相比,七星池更应该是堪舆术士的风水操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