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献寻踪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献寻踪

贝叶经 铁笔在树叶上写下历史
  作者:不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8-09 | 点击数:12006
 

  经本四边涂彩漆和金粉

  长篇的经典十多册或二十多册为一卷,配上布包,席包或木盒,甚为精致美观,贝叶经本做工精细,规格统一,由于经本四边都涂上一层彩漆,抹上金粉,因而给人一种精湛、古朴、大方、美观之感。因它是用铁笔将文字刻写在贝叶上,并涂以颜料,不但字迹清晰,而且擦不掉抹不去。

  由于贝叶经过水煮等工艺特殊处理,可以防虫、防水、防变形,经久耐用。这也是贝叶经可以保存几百年上千年的原因。

  贝叶经所记载的内容、文化涵义博大精深,一片片贝叶成了运载傣族文化的神舟,一册册贝叶经成了刻写着傣族秘史的经典,古老的书写形式源远流长,现代的文化内蕴仍将凭借着奇异的贝叶史册流芳千古。

  【忧心】制作工艺 濒临失传

  现在,在傣族人中,会制作贝叶经的越来越少,年轻人几乎都不愿学习贝叶经制作技艺,这门技艺现在面临失传的危险。但正如有关专家所说,傣族人不可能永远在贝叶上刻字。

  据西双版纳州文化馆馆长段其儒调查,现在全州能正常刻写贝叶经的艺人已不到10个。

  为此,近年来州政府投资200余万元出版《中国贝叶经全集》,现已出版60卷,余下40卷今年年底出齐。该州还计划在中国佛教学院西双版纳分院挂牌成立贝叶经制作传习基地,为现在还在从事贝叶经刻写的艺人举行拜师仪式,给他们发放生活补助和带徒奖金。

  【保护】《贝叶经全集》今年8月底完成

  为保护、利用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派专人在当地的傣族村寨和佛寺四处收集散落民间的“贝叶经”,并在2001年决定将贝叶经进行编译、整理,出版成100卷的《中国贝叶经全集》。2002年,西双版纳州政府与云南大学贝叶文化研究中心等共同合作,启动了“抢救树叶上的傣族文化”行动,着手翻译整理出版《中国贝叶经全集》100卷;2003年,我国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贝叶经整理出版工程,并将陆续出版多达百集的《中国贝叶经全集》。

  据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岩香宰介绍,傣族贝叶经传说共有8万多部,目前西双版纳已收集到三千多部。为了整理和出版这些贝叶经,有关方面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政府计划投入资金600万元。《中国贝叶经全集》计划出版100卷,包括贝叶经文原件扫描、国际音标、新傣文、老傣文、汉语翻译等部分,以利于人们的学习和研究。

  专家分析,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中国贝叶经主要在傣族聚居地区传承,但其蕴涵的文化内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整理出版《中国贝叶经全集》,既又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又有利于中华文化的整体建设。

  目前,经由40余位专家学者的努力,《中国贝叶经全集》已经出版了60卷,而全套的翻译整理工作将在今年8月30日之前完成。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生活新报网 2009-7-27 8:31:1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我国首部《彝族毕摩经典译注》40卷出版
下一条: ·[杨恩洪]《格萨尔》抄本世家
   相关链接
·[邱旻颐]社会变迁中的傣族文化·[刘兰兰]傣族创世神话:两种宇宙观的融汇
·[刘朦 马兿嘉]从生到死:布朗族、傣族人生仪式的空间转换与象征秩序研究·[霍志刚]建构与融合:遗产旅游语境下泼水节神话资源转化的路径研究
·[何庆华]傣族祭寨神仪式空间的排他性 ·[霍志刚]傣族神话研究回顾与“朝向当下”的傣族神话研究
·[霍志刚]遗产旅游与傣族神话资源转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李斯颖]德宏傣族族源神话的多元叙事与文化记忆
·[侯兴华]文化冲突视阈下云南部分傣族改信基督教与边境社会稳定·[金红]论傣族乐器“光邦”的象征功能
·[屈永仙]傣族口头传统文类及其传承者·[岩温宰香]傣族献祭竜林仪式的空间场域与文化传承意义研究
·[袁宣民]美味佳肴撩人醉——《饮食文化》介绍·[郭中丽]傣族孩童教养互动机制研究——以云南沐村傣族为个案
·傣族:在东南亚国家及其相互交往中举足轻重·[孙九霞]旅游对目的地社区族群认同的影响
·[温小兴]傣族村寨的风水实践与文化整合·[金红]傣族乐器“光邦”的活态传承及其文化解释
·[艾菊红]傣族水井及其文化意蕴浅探·[郑筱筠]傣族《兰嘎西贺》故事不同版本原因初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