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世界人类学与民族学界“奥林匹克大会”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世界大会(简称世界大会)于7月27日至31日在昆明举行,来自全球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430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的主题,开展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作为首次举办世界大会的中国,如何在促进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又能从中汲取哪些经验用于今后的发展呢?
中国经验、中国模式应是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给予更多关注的研究主题
虽然人类学民族学主要研究弱势群体和少数民族的文化,包括生态和心态,但作为国际学术组织主办的大会,它还是跟一个国家的地位、影响力和现代学术能力有关。举例讲,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世界大会目前已召开了16届,但在亚洲国家召开的只有3届,分别是日本、印度、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也是召开了3届,分别是印度、墨西哥、中国。
虽然中国不一定是经济大国,但肯定是文化大国。人类学民族学以研究文化为旨志。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并积累了世界上独具特色的文化多样性体系。例如,当今世界只有中国依然使用象形表意的方块文字。另外,中国在管理民族事务,协调国内民族关系方面也有比较独特、有效和成功的经验。中国若能在这个学科领域里发挥更大作用,不但有利于世界学术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经验、中国模式应该是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给予更多关注的研究主题。
由于学科比较松散,内部多样性程度极高,因而很难对各国的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做发展地位上的比较。客观地讲,这个学科是源自西方社会的近现代产物,比较起来,中国的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特别是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而且落后于邻国印度。印度学者在后殖民主义批判方面的研究就比中国强,在西方学界中知名的学者也更多。
其实,中国古代在人类学民族学领域积累的知识也不少,只是因为近代中国的衰败,所以连这些文化知识也被弄得贬值了。笔者个人认为,中国在人类学民族学的应用研究和实际操作方面的成果还是比较突出的,例如中国在利用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知识来做扶贫发展方面,包括开展控制艾滋病等就取得了很大成效。
“中国参与”极大地丰富了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研究
作为文化大国,世界大会在中国的召开必然会极大地丰富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近百年来,中国经验和中国知识在世界上长期处于压抑状态,被世界了解的不多。这次大会是一个让世界从心态和知识上了解中国的机会,从这点上讲,世界大会在中国的召开与去年的奥运会有同等意义。奥运会以展示中国的“硬件”为主、“软件”为辅,但世界大会却是以展示中国的“软件”为主、“硬件”为辅。笔者觉得中国真正令人自豪,也能给世界带来启示的东西最终还是软件,包括我们的社会制度和传统文化。
本次世界大会上,笔者认为最强的中国元素就是如此大范围地展示了象形表意的方块字。我们大会的会标,就是由山水人文4个字组成的画面。它表示大家居处在山水之间,向往联欢交流,倡导天人合一和自然与人文社会和谐。
我们能给世界学术作多大贡献?这首先取决于我们对自己和对别人了解多少。通过这场交流,就学科本身而言,笔者认为中国能向世界贡献4个方面的经验:
一是简洁明快的陈述和阐释。中国人一直相信世界不是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而是用手去做和用心去想即理解出来的。因此,中国人写东西就比较简洁。这点通过比较中西方小说就能明白。西方小说中的描述跟特写镜头一样,而中国的小说总是像中国画一样,简洁明快,意味深长。笔者希望中国人有这个文化自觉,不要像现在学界一样,把简单的东西说得复杂,结果把自己绕在文字里出不来。
二是天人合一的人生观和宇宙观。中国人从来不把人或其他神圣的东西跟自然区分对立起来。事实上,人类也就是自然界的产物,只是多出了一种文化能力,因此产生了一个人文世界。但这个人文世界应该是配合自然界让人过更好生活的,不应该是跟自然对立把自己的生态和心态环境搞坏的。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09-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