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传承人与社区

首页民俗与文化传承人与社区

关于开远市彝族聚居区村寨现状的调研报告
  作者:开远市少数民族聚居区专项建设彝族工作组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29 | 点击数:928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市少数民族及彝族分布的特点是人多地广,多数在农村。 全市11.9万汉族人口中,有10万多在城区,办事处,全市近10万彝族中,有百分之七十在农村居住。所以全市彝族村的基本情况,同全市农村的情况基本相同。经济社会发展好一点的是城郊和交通、水利条件好的坝区,分布在大庄、羊街、小龙潭和中和营的坝区,有7个村委会,22个自然村,3580户,14513人。占自然村总数的9.2%。这部份地区可以进城打工、做生意,种植有蔬菜、水稻、包谷、烤烟、甘蔗、花生、花卉、大棚反季节蔬菜等。这些村寨交通方便,水利条件较好,村民的基本素质较高,接受新技术、信息较快;农民的收入也较高,农户的住房、入村道路、村内街道等都相对改善得较好,是彝族中发展最好的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是羊街乡卧龙谷村委会老燕子村4743元。这部分村寨的主要问题是进一步调整巩固支柱产业,克服化肥等主要农资涨价造成农户减收的问题。

      (二)彝族村寨分布最多的是在开远市较贫困的山区,有216个自然村,占彝族总村寨的90.8%。这些村寨客观上讲山高坡陡,气候冷凉,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才短缺,资金缺乏,水电路等基础施较差,主观上讲这些少数地区干部和群众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解放不够,市场经济意识较弱,科学技术推广慢,新科技不易接受,看山难看水愁,小富即安的表现突出。与坝区和发达地区的差距不小。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是羊街乡宗舍村委会的小美伍和大树头两个村民小组,仅有550元。这一片区主要集中在东山和大庄、羊街的山区片。贫困面较广,贫困度较深。主要问题一是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二是加大扶持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让山区农民尽快享受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成果;三是加快产业培植速度,一村一品,一村一策,尽快增加农民的收入。

      (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彝族村寨总体基础设施情况,在全市4个世居少数民族中,比回族、壮族聚居区差;除坝区不到10%的村寨稍好一点以外,占90.8%的山区村寨的基础设施情况相对滞后,交通闭塞、生态相对恶化,农田水利设施滞后,入村公路晴通雨阻,缺少支柱产业,农民收入构成单一,靠天吃饭的现象十分突出。与苗族的绝大多数村寨的情况基本相似。

      三、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全市238个彝族村寨中发展极不平衡,调查中,乡(镇、处)及村社干部群众迫切希望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也很多,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归类整理后着重后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入村道路硬化。彝族村寨群众希望政府及时帮助扶持修好入村道路,以改善晴通雨阻的局面。项目涉及7个乡(镇、处),35个村委会,154个自然村的入村道路149条,全长453.6公里,其中:水泥路154公里,弹石路299.6公里。预计总投资6264.4万元,(不含市给的水泥补助)。

      (二)村内道路硬化。项目涉及7个乡(镇、处),36个村委会的149个自然村,总长285.64公里,预计总投资2829.4万元。

      (三)人畜饮水工程项目。涉及7个乡(镇、处),77个自然村。需建小水窑3017口,计划投资 603.4万元。饮水水池69口,计划投资 34.5万元。管道饮水223.5公里,计划投资 677.1万元。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合计需总投资 1315万元。

      (四)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涉及 7个乡(镇、处),63个自然村。需修建沟渠2.64公里,预计投资37万元。需修建坝塘124个,总容积1467150立方米,预计投资813.5万元。预计总投资850.5万元。

      (五)科技文化活动室篮球场项目。项目涉及27个村委会,175个自然村,需建活动室 175幢,18078平方米,预计投资1807.8万元;需建篮球场65块,预计投资325万元。科技文化活动室及篮球场项目预计总投资2132.8万元。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新华网云南频道 2008年11月24日 16:54:05  

上一条: ·隆德民间艺人有了自己的“家”
下一条: ·[刘锡诚]传承与传承人论(上)
   相关链接
·[覃鹏]凉山彝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柳玥]峨山彝族火把节仪式中的性别分工及性别关系
·[丁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研究·[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
·[黄龙光]祖先的鼓舞:彝族花鼓舞的身体叙事与历史记忆·[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张译匀]龙木耳村彝族石头传说调查手记·[巴莫曲布嫫]十年行走,不忘初心──《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小引
·[朱熹晨]功能主义视阈下的彝族阿细祭火节·[丁木乃]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
·[王菊]由史俗到经述: 彝族毕摩经籍中的“狸猫换太子”故事·[王蔚]浅议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母题特征
·[唐钱华]主位、错位与归位:乡村文化振兴中政府移风易俗角色的新思考·[贾国立]红河彝族尼苏人叫魂仪式
·[陈晓颖]“礼簿”上的秩序与变迁·[刘亚虎]彝族史诗在南方民族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
·[王光荣 王春燕]芒佐支系彝族酒礼歌的功能与传承·[巫达]变异中的延续:凉山彝族丧葬文化的变迁及其动因
·[王丽清 董秀团]彝族土主信仰传承发展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研究·陈永香 等:《彝族史诗的诗学研究——以<梅葛><查姆>为中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