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传承人与社区

首页民俗与文化传承人与社区

关于开远市彝族聚居区村寨现状的调研报告
  作者:开远市少数民族聚居区专项建设彝族工作组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29 | 点击数:9281
 

      一、 基本情况

      (一)全市彝族村寨及人口分布情况

      彝族是全市四个世居少数民族中,分布最广、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据2007年度年报统计数显示,全市户籍总人口265202人,少数民族人口145577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4.9%。其中:彝族人口就达98303人,分别占全市总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的37.1%和67.5%。彝族在全市有尼苏、仆拉、阿哲、阿细4个支系,其中尼苏、仆拉两个支系占绝大多数,尼苏支系多数在坝区,仆拉支系多数在山区。这次调研中,通过对各乡(镇、处)统计数字的汇总,彝族村寨设及全市7个乡(镇、处),42个村委会,238个自然村,共16025户,67716人,(含少数与其它民族混居的自然村和人口,下同)。占全市彝族总人口的68.9%。有劳动力42883个,占总人口的63.3%。有在册耕地面积136961.7亩,人均2.02亩。其中:有156个自然村有水田24336.1亩,人均0.36亩。(有82个自然村没有水田)。

彝族村寨、人口、耕地分布表

乡镇
村委会(个)
自然村(个)
户数
(人)
(个)
有田村(个)
水田(亩)
(亩)
人均
(亩)
灵泉
3
21
1279
5110
3489
11
788
11553.7
2.4
乐白道
6
29
1342
5884
3993
22
1474.3
10742.4
2.07
小龙潭
4
19
1130
4314
2506
13
976
4718
1.3
大庄
4
18
1104
4861
3293
12
1108.8
10105.7
2.3
碑格
6
35
2932
13465
9169
5
652
22092
1.7
中和营
12
81
4005
16655
10123
61
7046.97
33137.8
2.4
羊街
7
35
4233
17427
10310
32
12290
22276
2.0
合计
42
238
16025
67716
42883
156
24336.1
112625.6
2.02


      (二)彝族村寨的基础设施情况

      通电:全市238个彝族自然村已全部通电。

      通路:除羊街乡的坝塘、阿者黑2个自然村未通公路外,其它自然村均已通了公路,其中已有84个自然村的入村道路已硬化(包括柏油、水泥、弹石)。还有19个村在建,已通和在建占彝族自然村总数的43.3%。

      街道:全市已有89个彝族自然村的村内街道已硬化,占37.4%;还有149个自然村,总长285.64公里的村内街道没有硬化。

      饮水:有150个村,8796户实现了管道引水,还有2个村466户在建(羊街乡的丫口、黑泥地);分别占彝族总村和总户的63.9%和57.8%。有94个村建有水窑4344口。有26个村3198户饮用井水。还有9个村委会,21个村457户1918人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饮水困难问题。其中:乐白道办事处4村69户292人;中和营镇17村388户1626人。整村存在饮水困难问题的有4个村委会,10个自然村,341户,1426人。(乐白道红石崖村委会的白花草,中和营镇葫芦塘村委会的妈恨上、下村,高坡;冲子村委会的红星三社、海菜塘、石崖村;马者哨村委会的大马者、花椒树、倮施黑;葫)。其余5个村委会的11个自然村、116户、492人是插花户。

      文化教育卫生:彝族总人口中,有文盲9033人,占总人口的13.3%;有小学学历的34739人,占总人口的51.3%;有初中学历的16324人,占总人口的24.1%;有高中学历的2060人,占总人口的3%;有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有150个自然村1086人,分别占总村数和总人口的63%和1.6%;还有88个自然村没有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有146个自然村有289支群众文艺队;占自然村的61.3%。有35个村有4796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占自然村的14.7%。有13812户农户拥有电视机,占总农户的86.1%。所有彝族聚居区的村委会都建有村卫生室,业务用房达2657.3平方米。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新华网云南频道 2008年11月24日 16:54:05  

上一条: ·隆德民间艺人有了自己的“家”
下一条: ·[刘锡诚]传承与传承人论(上)
   相关链接
·[覃鹏]凉山彝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柳玥]峨山彝族火把节仪式中的性别分工及性别关系
·[丁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研究·[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
·[黄龙光]祖先的鼓舞:彝族花鼓舞的身体叙事与历史记忆·[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张译匀]龙木耳村彝族石头传说调查手记·[巴莫曲布嫫]十年行走,不忘初心──《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小引
·[朱熹晨]功能主义视阈下的彝族阿细祭火节·[丁木乃]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
·[王菊]由史俗到经述: 彝族毕摩经籍中的“狸猫换太子”故事·[王蔚]浅议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母题特征
·[唐钱华]主位、错位与归位:乡村文化振兴中政府移风易俗角色的新思考·[贾国立]红河彝族尼苏人叫魂仪式
·[陈晓颖]“礼簿”上的秩序与变迁·[刘亚虎]彝族史诗在南方民族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
·[王光荣 王春燕]芒佐支系彝族酒礼歌的功能与传承·[巫达]变异中的延续:凉山彝族丧葬文化的变迁及其动因
·[王丽清 董秀团]彝族土主信仰传承发展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研究·陈永香 等:《彝族史诗的诗学研究——以<梅葛><查姆>为中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