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困扰人类的七大瘟疫
不可不说的环境因素
3月底4月初刚在大洋彼岸发端的甲型H1N1流感,今天已经遍布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并有继续蔓延的势头,这不禁让人感叹全球化在缩小了区域距离的同时,让传染病的流传也变得更加便利。其实,传染病的流传史一直都是和人类的交往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随着人类活动而传播,又反过来影响到了人类的活动。这样,人类从分散到整体的全球史,同时也就成为病原体实现全球瘟疫“一体化”的历史。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种人、疫共生的全球史的演进历程,是与人类生存的大环境和小环境紧密相关的。其中大环境是指人类在大范围内的交往行为,它是关系到一般传染病能否从一个族群传播到另一个族群,并形成跨地区转移进而发展成为大规模烈性传染病——瘟疫的基本因素。小环境则指特定族群在特定地区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和医疗条件等,它是关系到传染病最终是否可以发生,或者说病原体能否成功在人群之间传播的基本因素。
小环境的变迁与瘟疫的兴衰
从人类的起源到约1万年以前,人们散居各地,谋生的手段主要是采集果实,间或以狩猎作为补充。英国学者庞廷(Clive Pontine)等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人与动物、族群与族群之间的接触机会都比较少,故而传染病也较少发生。但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人们逐渐定居下来,并实现了对多种动物的驯养,也使得后者身上的病原体成功侵入人体,其中一些从此还在人体内安家落户,成为典型的人类疾病。而对人类来说,几乎所有的传染病都源自动物携带的病原体。对此,美国学者戴蒙德(Jared Diamond)也指出,“人类疾病源自动物这一问题是构成人类历史最广泛模式的潜在原因,也是构成今天人类健康的某些最重要问题的潜在原因”。当前甲型H1N1流感的爆发,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人类在驯养动物的同时,也开垦耕地、种植作物,从而也拉开了人与病原体之间大规模生存博弈的序幕。从公元前5000年左右直到19世纪中叶,人类社会和病原体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病原体似乎始终占据着上风。对于人类而言,小环境固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居住条件不断改善、营养结构日趋丰富、医疗水平得以提高等,但医疗史学家们倾向于认为,这种改变并不能阻止病原体的侵袭,反而在某种程度上会成为其滋生和散播的介质:人类大量聚集在狭小的空间内,并且这种空间往往人畜混杂,卫生境况糟糕。人们对传染病的医疗认识极其有限,有些应对措施如大规模的集会行为等很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7-21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