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点燃火把 传递欢乐:2009凉山彝族火把节见闻
  作者:四川在线 综合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8-04 | 点击数:16619
 

 

  相传古时候,天上有六个太阳,让万物无法生存。后来彝族有个英雄叫“支格阿龙”,他一弓五箭,一松手,五支箭对准五个太阳飞去。太阳射死了,人们又恢复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一位天神看见,非常嫉妒人们,就让自己的儿子扰乱人间。有个叫“黑体拉巴”的小伙子,他力大无穷,对天神的做法很不满意,便把天神儿子杀了。那个天神很生气,把黑体拉巴变成山,又施法弄虫灾。黑体巴拉的妻子听说后,变成了火,消灭了虫灾,从此便有了火把节。

  在凉山著名的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里,火把节的来历是这样记载的:“天上坠下一个火球,落在恩接间列山,燃起熊熊大火。九天烧到晚,九夜烧到亮。白天黑烟滚滚,夜晚火光闪闪。就这样天也烧地也烧,是为了诞生祖先的烧,也是为了创造人类的烧。”有了火,万物得以复苏,从此便有了火把节。火是从天而降的,火的彝语是“木都”,“木”意为“雷”,而“都”为燃,燃烧的意思。

  据介绍,火把节古老民俗保持得最完整、最具特色、最隆重的要数凉山州的布拖、普格两县,它们是凉山火把节的中心,被誉为“火把之乡”。火把节期间,人们可以欣赏原生态民间“朵洛荷”、民间选美、精彩绝伦的斗牛、斗羊、斗鸡、摔胶、爬杆等比赛外,还可以体验古朴的彝家民歌、情歌、悠扬的口弦、月琴等原生态的精彩节目。

  据统计,2009布拖民间彝族火把节共接待来自北京、重庆、成都、广西、云南等游客1.2万人次,国外游客50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0万元。

  相约日都迪散

  “哦,咿,哦,咿……”震天的嘘声来自于凉山州普格县西洛日都迪散火把节斗牛现场,两只一直在表示友好的黄牛引来了现场群众的倒彩。“要土比小华家的牛有看头。”洛乌乡二村二组的阿匕瓦当起了现场讲解,“斗牛比赛谁跑为输。斗牛比赛最精彩。”

  

  

  布拖彝族“朵洛荷”表演,姑娘美、服饰美、歌声美。

 

  7月21日,在这个山间凹地天然形成的火把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普格县西洛日都迪散火把节正在这里举行。会场上彝族群众人人都身着节日盛装,邀约成群,为各种比赛活动喝彩助兴。

  “快点,摔跤比赛开始了。”同样是来自洛乌乡的曲木尔色催促着同伴。会场上最多彝家男人围坐的地方就是摔跤比赛的地方了,这项对抗性很强的体育活动是彝家男人最喜爱的活动。即使没有比赛的时候,在田边、地角,随时可以进行。因为彝族人认为摔跤可以使六畜兴旺。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彝家三兄弟上山放牛牧羊,经常看着牛羊打架,天长日久也学着摔起跤来,奇怪的是他们玩得高兴,牛羊也肥壮,而别人家的牛羊生病的生病、死亡的死亡,于是大家也和他们一样用摔跤来祈求牛羊兴旺。

  

  

  穿上节日的盛装、撑起心爱的黄伞,彝家啊咪子们邀约着赶往火把场。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四川在线凉山频道 2009-8-1 11:45:37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汉藏文化交流,比我们想象的要密切得多
下一条: ·亲历江西石邮村 体验傩舞文化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马小壹]关于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僰人悬棺的田野调查报告
·[柳玥]峨山彝族火把节仪式中的性别分工及性别关系·[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李雅洁]论女性在节日中的多样化角色·[黄晔 余永平]四川省泸州市金龙镇俗语保护与传承研究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邱硕]四川大学民俗学发展史·[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何海南 蒋园媛]四川荥经砂器手工技艺体系研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