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庙里的民俗风
记者走进东岳庙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通往岱岳殿的福路,福路两旁的栏杆上挂满了红色的小福牌,红红火火的,满眼喜庆。看来,这里除了因供奉道教中的东岳大帝等众神所体现出的庄严神圣外,还处处透露着一股浓厚的民俗味儿。
原来,就在当年东岳庙内的驻局腾退、北京市朝阳区政府斥巨资修缮这一古建筑时,1997年6月,北京市朝阳区文化文物局在这里成立了北京东岳庙管理处暨北京民俗博物馆,并于1999年春节正式对外开放。
“北京民俗博物馆在东岳庙成立是有其历史根基的。历史上的东岳庙不仅是道教圣地,还是京都百姓集会、祈福的地方。东岳庙庙会是北京最古老的庙会之一,早在元代就已兴起,明清时达到高峰。而‘福’文化成为东岳庙庙会的核心与特色,距今至少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有。”北京民俗博物馆副馆长李彩萍说,“我们的宗旨是要保护、挖掘东岳庙历史文化,展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记者从东岳庙住持袁志鸿道长那儿也了解到,东岳庙主祀泰山神东岳大帝。相传东岳大帝掌管了世人的贵贱生死祸福,所以每年在其农历三月二十八的诞辰之际,东岳庙里都会举行庙会,这一风俗延续了数百年之久,只是在1949年后中断。而北京民俗博物馆自1999年起又恢复了庙会,时间是每年的春节期间(历史上,东岳庙除了每年农历三月份的庙会,每月农历初一、十五也有庙会)。
据了解,自1999年以来,北京民俗博物馆已成功举办了11届东岳庙春节庙会,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参与人数越来越多,活动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已经成为了京城百姓生活中一道不可缺少的文化大餐。
道教信仰与民俗文化,孰轻孰重
馆庙共处,道教信仰与民俗文化共存,东岳庙今后该如何发展?
“东岳庙恢复为道教活动场所,作为我们道教协会来说,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发挥它的宗教功能,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它对外宣传道教文化的窗口功能,为广大信众服务,为社会服务。”在谈及东岳庙道教活动场所的发展方向时,北京市道教协会有关负责人这样表态。据这位负责人介绍,从东岳庙道教活动场所开放一年多以来的情况来看,单纯为道教信仰而来的游客和信众并不多,“毕竟,‘东岳庙里品民俗’已成为北京庙会中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来东岳庙祈福,到民俗馆怀旧’的理念也深入人心,要让老百姓真正接受我们,我们还需要时间和自身的努力。”当然,这位负责人也表示,发挥东岳庙的宗教功能并不意味着抵制民俗文化,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既凸显各自特色,又相辅相成,体现东岳庙有别于其他宫观的特殊价值。
“我国民俗文化与道教信仰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载体,两者之间有许多共通之处,同时又相互渗透。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相互影响与融合,共同丰富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李彩萍对于“馆庙共建”的问题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互相合作,相互补充,只有这样,东岳庙的发展前景才会更好。”这是北京市道教协会有关负责人与北京民俗博物馆副馆长李彩萍的共识。事实上,2009年的东岳庙庙会就是一个证明。这是东岳庙内两家职能部门的首次合作,当时庙会上不仅有博物馆传统的请福牌、画福布等祈福节目,更有道教场所举行的道场法事活动,让游客和信众有机会亲身参与到祈福法会中。
“今年的正月初一到初五东岳庙庙会期间,游客人数达到了20多万,创1999年以来的历史新高。最关键的是我们为老百姓提供了多方面的服务,满足了更多人的需求。”李彩萍如是说。(本报记者 周芳 实习生 王芝兰 )
继续浏览:1 | 2 |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