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综述

2006年度古代文学研究现状
  作者:刘扬忠 马银琴 陈才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7-01-02 | 点击数:7282
 

  文艺学深入渗透的文学研究

  随着学术研究工作朝着科学化、理性化方向的发展,文艺学与古代文学研究的结合越来越紧密。陈伯海《释“诗体正变”———中国诗学之诗史观》一文,探讨了“诗体正变”观念的特点及其发展历史,认为这一观念自酝酿以至成熟,经历了由“风雅正变”到“质文代变”再到“诗体正变”几个阶段。尚学锋《乐语传统与汉代的兴喻文学观》一文则着重讨论了汉人兴喻文学观的来源、特征及影响。文章认为兴的概念来自西周的乐语,体现了周代礼乐文化尚文和重教化的精神。汉代人以兴解《诗》,兴由用诗方法变为做诗方法。在其影响下,兴由民歌中简单的开头方式变为文人作品中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不仅形成了比兴寄托的文学传统,还发展成感物抒怀的表达方式,导致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出现。

  文艺学对古代文学研究的深入渗透还表现在文体讨论的深入上。何诗海《汉代经学中的文体学研究》一文认为,汉代经部文献中包含不少相当重要的文体学史料,而汉儒在先秦儒家经典的笺注和训诂中,也涉及对早期文体本原含义、体制以及相关的名物制度的研究。这些还不是自觉的文体学研究,开启了先秦文体史研究的先河,在内容和方法上奠定了中国文体学研究的基本格局,对后代的文体学产生了深刻影响。贾奋然《六朝文体批评研究》将六朝文体批评置于中国古代文体批评的语境中,对六朝文体与文体批评发展进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同时进一步考察了六朝文体与文体批评生成的深层的文化原因。

  历史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在2006年度表现出了如下特点和态势:历史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研究保持着旺盛的势头,政治、音乐、民俗等各种文化因素对文学的影响继续受到关注;文艺学更深更广地渗透到古代文学研究之中,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被提出来集中讨论;学术史问题作为学界的热点之一,依然构成今年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作家作品、文学流派以及文学史研究仍然是学者关注的重点,在这个传统领域又有一批扎实的新成果问世,以古籍整理为基本内容的文献资料建设工作稳步进行。

  以历史文化的眼光观照文学,在历史文化的宏阔视野下研究古代文学问题,依然是本年度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文学与文化、文学与政治、文学与音乐的关系等问题都受到了学者们广泛的关注。如于雪棠《〈周易〉与中国上古文学》论析了《周易》的价值取向对上古文学某些主题的生成所起的作用,《周易》的编排体例对秦汉诗歌、散文的结构和体裁的影响,以及《周易》中的几种意象与上古文学相应艺术原型之间的深层联系及文化学意义。刘冬颖《诗经“变风变雅”考论》从《诗经》中发现“史”的元素,参照其他历史文献和出土资料,用实证的方法,考察风、雅“正变”产生的历史土壤及其反映出的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乃至当时人们的心态和情绪,从中探索社会变迁的轨迹。

  曹胜高《汉赋与汉代制度———以都城、校猎、礼仪为例》在汉赋与汉代制度的交界面上,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选择都城制度、校猎制度和礼仪制度,从文学史、制度史、政治史、思想史、科技史、风俗史及考古学等角度,进行了充分的探索和精细的阐述,进一步拓展了汉赋研究。许继起《两汉掖庭女乐考论》一文,通过考察两汉掖庭制度建设之始末,从制度史的角度,分析了汉代掖庭女乐的性质、功能、音乐品类,探讨其发展并得以繁盛的历史原因,阐述它对中下层贵族蓄伎之风产生的影响,揭示它在乐府音乐和乐府文学的发展、繁荣、传播中的历史意义。

  吴相洲《永明体与音乐关系研究》从理论和事实两个方面,考察了永明体的产生和音乐的关系。从诗律与乐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考察永明体产生的具体情境、诸家诗歌创作与歌诗传唱的关系,指出永明体是诗乐结合的产物。韦凤娟《另类的“修炼”———六朝狐精故事与魏晋神仙道教》,探讨了魏晋神仙道教对六朝狐精故事的影响,认为神仙道教对狐精的“人形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神仙道教的修炼观念“移植”于狐精、狐精“但务方术”的另类“修炼”,不仅使狐精的“人形化”表现出一种独特的主动态势,而且为狐精的“人形”角色确定了一个基本的社会元素:性因素———从而决定了唐宋以来狐精故事的基本模式,也同时在民众心理上定格了狐精的整体品格。

  戴伟华《地域文化与唐代诗歌》将过去主要以诗人籍贯为主的地域文化与文学创作的分析,转换为以诗歌创作地点为主的地域文化与诗歌创作的研究,在编制《唐文人籍贯数据库》和《唐诗创作地点考数据库》基础上,分别讨论了唐诗中所体现出的地域文化意识、文学创作的历史传统与诗人生存的地域空间在诗歌中的表现和差异,并对弱势文化和域外诗给予了关注。吴在庆《唐代文士的生活心态与文学》从读书习业、科举求仕、集会宴游、贬谪、隐居五个方面介绍了唐代文士不同的生活心态、情感对他们的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作家作品和文学流派研究

  以作家作品为对象的研究著作与论文,相对于前两年来说比重虽有所减少,但单纯以数量计算,仍是古代文学研究成果中的一个大类。吴光兴《萧纲萧绎年谱》,自梁天监二年(503年)至陈天嘉元年(560年),逐年谱叙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兄弟的事迹、所与交往及相关背景,广泛涉及当时政治、军事、社会、文化、南北朝交通等方面情况,是关于南北朝对立时期南朝梁朝一代的一部“综合的历史”。苏瑞隆《鲍照诗文研究》一书详细描述了鲍照的出身背景、仕宦历程以及其个人生活,在此基础上,对鲍照现存所有的辞赋和骈文,结合其历史背景,作了全面深入的探讨。王晖《柏梁台诗真伪考辨》对柏梁台诗的真伪进行了细致的考辨,认为柏梁台诗就是西汉武帝时代的作品,它不仅是我国最早的一首很完整的七言古诗,而且也是联句诗体的鼻祖。陈才智《元白诗派研究》一书在广泛吸收前人具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次对元白文学集团及其诗歌创作的历史原貌,从流派的角度在整体上予以描述和再现。在回答“元白诗派”何以可称之为诗派的基础上,探讨了“元白诗派”的组成人员、形成过程、文学特征和发展状况。(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国家文学信息网 2006年12月25日

上一条: ·[陶东风]西方文化研究的新近发展
下一条: ·[徐艺乙]关于二十世纪以来的民间美术研究
   相关链接
·[毛巧晖]2022民间文学研究:回归文学及其当代价值的探求·[郭平 张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021年度报告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罗微 张勍倩]2018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研究报告
·2018 “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委员会年度会议聚焦数字创造力与人工智能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将于毛里求斯路易港召开年度会议·2017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研究报告
·2017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情况报告·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招标选题方向(涉民俗学部分)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2018年度博士后招收公告·[祝鹏程]2017民间文学研究年度报告
·2018年度《中国史诗百部工程》子课题招标通知·“2017年中国非遗十大年度事件”发布
·记录中国非遗人的坚守与荣光——2017“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活动侧记·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神话数据库建设”开题报告会综述
·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申报指南·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立项名单公示
·乌丙安:希望国家十几亿人都自觉地保护非遗·2017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乌丙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