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献寻踪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献寻踪

[李德龙]论日本学者对敦煌古藏文禅宗文献的研究
  作者:李德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7-03-27 | 点击数:13698
 

  与摩诃衍禅师有关的另一种藏文文献是《禅定不观义》。据冲本克己鉴定,P.t.116和P.t.117号文书上均载有此内容。后者尾部欠缺,其藏文原题可直译为《禅定不观论六与十波罗蜜说经》。根据这个题目可知,六波罗蜜与十波罗蜜是统一的,但在《顿悟大乘正理诀》中只讲了六波罗蜜。根据此材料可以说,摩诃衍具有十波罗蜜思想。禅宗主张坐禅看心,不思不观,S.t.468、S. t.709、P.t.117、P.t.812、P.t.813、P.t.827等几件藏文文书即表现了这种思想,并且与摩诃衍禅师有关。据考证,其内容应称为《禅定顿悟门》。然这几件文书并不完全一致,P.t.117号文书上的这部分内容的题目是《禅定顿悟门并注》,P.t.812、P.t.813号文书的题目似为《禅定不观义》,P.t.827号文书上则没有题目。这组文书完全是用藏文撰写的,并无任何汉文本可以对照。因此,研究起来更加困难,但上山大峻却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得出了这些文献均为摩诃衍遗文的结论。上山大峻认为,这组文书阐述的是不思、顿悟、五方便思想,在论述五方便思想的时候,是按顿悟的相对关系来说明的。这与《顿悟大乘正理诀》中的有情根机不同说相联系,但直观上却不一致。至于S.t.468、S.t.709两件文书,原本即为同一件文书,冲本克己指出,“《禅定灯明论》在引用该文书时,称作‘修习论’”。两件文书虽然都有《禅定顿悟门》的标题,但内容却与前几件文书有些区别。这件文书以看心的实践—坐禅为定义,主张连续坐禅,坐禅即是看心,看心即不思不观,并将“不思”理解为方便,内容丰富多彩,耐人寻味。

  在前述拟名的《诸禅师语汇》(P.t.116)中,也有摩诃衍禅师的语录,它与以上确认的有关摩诃衍禅师的藏文文书一起,构成了一组反映摩诃衍禅宗思想及其汉、藏佛教辩论的丰富资料,这些资料的部分内容,在西藏成书的《禅定灯明论》和《大臣实录》中被反复引用,说明其影响深远。《禅定灯明论》是藏传佛教大成就派的文献,其中引用禅宗文献,又说明藏传佛教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了禅宗即汉地佛教思想。  

  三

  敦煌文献中存有大量的伪经,据柳田圣山的看法,敦煌的禅宗系统的伪经,主要有《最妙胜定经》、《金刚三昧经》、《法句经》、《禅门经》、《法王经》、《圆觉经》、《首楞严经》等。这些经典全部被译成了藏文,并在敦煌文献中得以发现。其中的《金刚三昧经》、《法王经》、《首楞严经》三部还被收入于现存西藏大藏经之中,《登迦玛目录》之中也有登载。经日本学者研究证实,敦煌藏文文献中的这几部经典,有的以独立的形式存在、流传,如《金刚三昧经》(P.t.632)、《法王经》(S.t.222、223、264、265,P.t.624、2105)、《最妙胜定经》(P.t.102)即是如此;有的则是被一些佛教论书所引用的,如《首楞严经》和《禅门经》等。

  引用上述禅宗经典的藏文论书,多为大瑜伽派文献。“大瑜伽”原来是密教maha yogay一词的音译,自称大瑜伽者是藏传佛教的一个教派,属于后来的大成就派系统。冲本克己研究后认为,敦煌大瑜伽派文献中较为典型的是P.t.116号文书,这件文书可分为12小节,其中第5节和第7节均提到了大瑜伽。冲本说:“这是一连串的大瑜伽派文献,内容由宗义论争、大乘法不观义和诸禅师语汇组成。在宗义论争部分,采取了用许多经典证实自己观点、进而回答对方质问的形式,其中也利用了伪经”,在大乘法不观义部分“同样用经典来证实教义,也自如地运用了伪经”,在诸禅师语汇部分,引用了龙树、菩提达摩多罗、无住、摩诃衍等8人的著作。冲本大胆地下结论说:“我认为,该文献所指的中原禅宗的顿门派和大瑜伽派是同义语”,“可以说大瑜伽派至少在初期与顿门派没有太大的区别”。冲本又对此文书的作成情况进行了推论,指出,这件文书是在桑耶寺辩论结束之后出现的,其中收集了失败的顿门派的观点,或许是在西藏地区编辑的。[1]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国家文学信息网 2007年01月09日

上一条: ·跨越时空的交棒
下一条: ·我国首部《彝族毕摩经典译注》40卷出版
   相关链接
·[罗瑛 潘小漫]百余年来日本学者对云南民族文化研究的视域及特色·[宋明艳]日本学界傩文化研究文献辑录:学者群像与成果述评
·[米海萍]敦煌文献《韩朋赋》中的民俗文化意象·[孙歌]送别沟口雄三先生
·[刘艳红]婚俗中方位的文化解析·日本学者梅棹忠夫去世 曾著《文明的生态史观》
·[李并成]敦煌文书中的端午节习俗·[GSCAA学术讲坛]田仲一成:中国戏曲文学在祭祀仪式中产生的过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