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高丙中:《民间文化与公民社会:中国现代历程的文化研究》
  作者:高丙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8-03 | 点击数:9153
 

目录

第一编 民间:学术与国家的在场
 民间文化的复兴:个人的故事
 民间的仪式与国家的在场
 从人生意义的设计看家族文化的复兴
 日常生活的现代与后现代遭遇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整合性的学术概念的成型
第二编 民族与文化研究
 东北驻屯满族的血缘组织——从氏族到家族再到家户的演变
 文化影响与文化重构——土族的例子
 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族际文化共享
 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变迁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碰撞与会通
 精英、大众与民间的文化分层
 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战略——追求文化整合还是文化平衡?
 西方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发展叙略
第三编 民族国家的时空框架
 现代化与时空设置的转型:以土族为例
 圣诞节与中国的节日框架
 端午节的源流与意义
 民族国家的时间管理——中国节假日制度的问题及其解决之道
 作为一个过渡礼仪的两个庆典——对元旦与春节关系的表述
第四编 迈进公民社会
 社会团体的合法性问题
 社团合作与中国公民社会的有机团结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课题的民间信仰
 一座博物馆——庙宇建筑的民族志——论成为政治艺术的双名制
 中国的公民社会发展状态——基于“公民性”的评价
第五编 民族志的书写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需要培育扎实的民族志基本功
 民族志发展的三个时代
 民族志的科学范式的奠定及其反思
 以法律多元为基础的民族志研究
……
第六编 以国外世界为田野


书摘

  民间文化的复兴:个人的故事
  民间文化在过去20年的复兴从结果上看称得上是文化盛事,但其过程却是由无数的小人物、小事件积聚而成的。对于民间传统在全国渐进式的恢复方式,人们可以用“游击战”来作比喻,我们也可以说它是以春蚕一口一口吃桑叶或蚂蚁啃骨头的劲头慢慢获得了生存空间,终于成就了覆盖全国各地城乡的复兴。这个复兴的过程是奇妙的,可惜的是知识界对此所知甚少,而这些比喻只能给人一种宏观的和泛泛的印象。我们在此引入个人的故事,作为这一过程的一个见证。
  笔者近几年特别关北京京民间花会的复兴,和几个朋友一起也做了一些调查。我们于1997年11月30日在小西天观看了“万年永庆太狮老会”的重整仪式。后来我个人又在1997年12月25日专门访问了其中的一个关键人物杨师傅,地点是杨家,时间大约为5个小时。杨师傅的妻子有时在座,她的插话用方括号标出。下面是对这次访谈的部分内容的整理。
  一、个人与会的历史渊源
  问:杨师傅,你上个月在重整仪式上的精彩表演,真正当得起“老当益壮”这四个字。你玩狮子的这番工夫是怎么练成的?
  杨:我1935年出生,一开始练的五虎棍,解放后才练狮子。我从开始学五虎棍的会叫“万年同乐”,会首是黄锦芳(汉),教武场的老师是白玉(回),会员有回、汉、满三个民族的人。黄家比较有钱,在德胜门外开钟表铺。除了武场(即玩棍的),还有文场(即民间器乐),有鼓、镲两种乐器。我的功夫是在他这个会打下的基础。
  我到17岁,开始练狮子,太狮、少狮两种都练。先是跟着练,后来也可以演狮子头了。我父亲、爷爷都练狮子,我就跟他们学。
……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CFN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艾克恩 主编:《延安文艺史》
下一条: ·康保成 著:《中国戏剧史研究入门》
   相关链接
·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年年会在山西太原成功举办·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 年年会会议手册
·“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
·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周福岩]民俗/民间文化的伦理理性: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文化政治之间
·[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 年年会议程
·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年会通知(第2号)·“第十八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
·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第十八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
·[张建军]美国民众生活中心:数字时代的文化建档与公众参与·[任积泉]河西宝卷中的曲牌曲调音乐遗存及活态传承状况浅析
·《民间文化论坛》:2022年第3期目录·“第十七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
·[陈连山]从“天雨粟,鬼夜哭”到敬惜字纸·[高丙中]从封建迷信到文化遗产
·第十七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2年年会征文启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