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总目:
全球华人共织“根脉图”
这次编纂《总目》对全世界存世的中国家谱开展了一次空前大调查,其意义不仅在于编纂了一部目录,更为重要的是直接促进了各地各单位对历史文献的整理和抢救,使家谱这一传统的优秀文化得到妥善的保存。《总目》不仅收录家谱最为完备,而且每一部家谱都详细地标注了此谱在世界各地的收藏情况,实际上就是家谱这座矿藏的详细分布图,毫无疑问,它的问世对于学术研究将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
《总目》将成为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的“线路图”。家族渊源和世系图表是家谱中最为重要的内容,这是当代人寻根问祖的第一手资料,而且也只有家谱这种特殊的历史文献才具有这种功能。
王鹤鸣说起一段往事,那是1997年5月5日,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来到上图新馆。时任党委书记的他陪同荣老参观。在家谱阅览室,“我们为他准备了三本《荣氏家谱》,分别是清代同治年间编修本、宣统年间编修本和民国年间编修本,全都是他这一家族的。他对民国二十四年编修本看得很仔细,一页页地翻阅,当看到‘第31世毅仁’的名字时,兴奋不已!”
王鹤鸣当时问荣老,过去看到过没有?“荣老呵呵笑着说,知是知道,没看过。我表示把世系表复印一份给他,荣老高兴地连说三声———好、好、好。”荣毅仁欣然提笔为这座刚刚落成的上海文化标志性工程写下八个大字:“盛世修典,图情比翼。”当晚工作人员将复印好的《荣氏家谱》送去。次日一早,荣毅仁的秘书再一次专门转达了他的谢意:“非常好,非常感谢!”
“当然我们更多的是为普通读者服务。”王鹤鸣介绍说,上海图书馆家谱阅览室自1996年底对外开放以来,接待了海内外数万名读者,其中不少读者就是基于寻根的目的而查阅家谱的。当他们从家谱中查到自己的祖先时,其兴奋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由于家谱具有寻根问祖的独特功能,因此家谱成为了人们寻根问祖的首选资料,并由此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寻根稽谱的热潮。在现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更好地开发利用谱牒资源,运用高科技的数字化手段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2003年之后,上图逐步将馆藏的家谱制成数字形式,以每年100万拍的速度进行扫描。2006年后,向读者提供数字图像服务,使用者可通过书名、作者、姓氏、谱籍、堂号、始祖、始迁祖、登录号等多种方式进行检索,明显地提高了效率,方便了读者。此外一些名人如李鸿章、盛宣怀等人的家谱,随着数字化的进程,也逐渐地放入家谱数据总库之中,以便让更多的读者浏览利用。
如今,《总目》的出版,将以巨大的家谱数据量,为海内外华人的寻根问祖提供非常详细的线索,可称得上:“《总目》在手,寻根不愁”。王鹤鸣表示,我们还拟将家谱数据实现网上共享,凭借馆藏得天独厚的家谱资源优势、团队的研究能力,力争在不久的将来把上图建设成为中国家谱的资源中心、学术研究中心,以及世界华人华裔的寻根中心。
王鹤鸣简介
生于1940年,江苏人,毕业于复旦大学,研究员。上海图书馆原党委书记、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上海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促进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老科协科普讲师团成员。主编《中国谱牒研究》、《中华谱牒研究》、《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解冻家谱文化》等多部家谱专著;国家“十五”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家谱总目》主编;目前主持“十一五”国家社会科学基本项目《中国家谱史》的撰写工作。(马信芳)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深圳特区报 2009年07月20日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