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车锡伦]《醒夢集》跋
  作者:车锡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7-24 | 点击数:9669
 

 

【倫按】感謝樓上二位的鼓勵。拙著7月10日出版,尚未得到樣書。據“博揚文化”介绍,該社在北京有代理商,可以購到,待本人打聽到後介紹。請諒解早已退休之人,沒有資格申請研究經費,出書既不易,更無力將拙著贈送各位友好。(即將在內地出版的《中國寶卷研究》亦如此)。現將收入本集之《“醒夢集”跋》公布如下。收入本集時為節省篇幅,作了刪改,題目也改了;附錄之《新刻彌陀賣西方佛曲全本》刪掉未錄。下面是原文。本人寫的此類文字,按照傳統說法是“述而不作”。按照本人的體會,能做到比較準確地“述”,也不容易。為學之道在於實事求是,既然無力去作研究,那就老老實實地只做點介紹,供他人去“作”。另需说明,由于本人不会上傳,拙著“自序”和本文中的“注解”文字,都没有出现,不知丟到哪裡去了!文字的編排格式,也都變了。


     寒齋藏《醒夢集》一冊,編者〈醒夢集序〉末署“同治元年仲夏上浣,洛陽居士序于迎仙院”,而卷中〈昆圃老祖吟昆侖〉(七言律絕十二首)題下署“同治八年八月十五日”,則其編定和刻印時間應在此之後。“洛陽居士”的姓名不詳。序中稱:“虛花世界,假景乾坤,不但酒色財氣之徒而在夢中不醒,竟有學道之士,亦在夢中不醒也。…… 予今悲修真之士複不夢醒,故將歷代神仙所詠之歌,而集成一冊,名曰《醒夢集》。”所收作品如下:

江西羅狀元樂道歌(十二首)
不老仙道情歌(十二首)
新刻彌陀賣西方佛曲全本
遊仙賣琴歌
祖師十囑咐
祖師十叮嚀
十月修行歌
五更打坐歌
月華老人十月修行歌 
歎世情歌(四首)
孚佑帝君金剛偈語(三十二首)
昆圃老祖吟昆侖(七言律絕十二首)
老母家詔    
灑脫山人道情
耍孩兒曲(二首) 
十二祖回復契友歌
考魔格言
公冶長聽鳥語綱常
玄關詩(二十首)    

     〈十二祖回復契友歌〉是先天道“十二祖”袁志謙(1760-1834)所作,因可知此書爲先天道之佈道書。歌中述先天道歷代祖師:“白馬祖在家修起,羅八祖還鄉抛屍,黃九祖苦到實底,吳十祖服勞洗衣,何若祖遭刑幾次,十二祖周天已齊,開普渡大道初起,這就是祖派的的。原來人未曾渡齊,今天盤傳與無、虛。”末句指道光六年正月袁志謙將道盤交付徐吉南、楊守一分別執掌事。徐號還無、楊號還虛,故云。徐、楊二人同爲“十三祖”。袁志謙熟悉民俗音樂,傳世的〈萬年歸宗〉、〈蓮花樂二十四章〉等,均系用民間小曲形式寫作。
     集中所收多爲仿民間文藝形式的作品,其中〈公冶長聽鳥語綱常〉述公冶長懂鳥語傳說,形式爲劇本。〈彌陀賣西方佛曲〉爲說唱。江南的寶卷亦別稱“佛曲 ”,但這個作品並非寶卷,而是仿彈詞文本。作品中“出腳色”,以“生”表示“彌陀”(阿彌陀佛,卷中稱“彌陀古佛”),以“外”表示“道外”之人。唱詞都是七、十言句,稱[七言曲]、[十字曲]。除了生和外的對白(唱)之外,文中還注有“表白”,說明它是按照當時彈詞文本的形式寫作的。文中“生”向“外” 介紹“西方”(“雲城”、“家鄉”)的美好,“外”則不斷詰難。最後“生”並沒有將“外”說服,反被“外”譏爲“一派胡言”。故接下去的一段“表白” 說:“ 列位吓!彌陀古佛將那先天大道說得明明白白、細細的的,爲何那個人一些些不懂呢?……至今世人聽有講道者作爲胡說是也!”世人視“彌陀古佛”佈道爲“一派胡言”和編者在自序中所說“學道修真之士”也墮入“夢中”的情況,反映了嘉慶、道光年間清政府接連查辦先天道(青蓮教),捕殺其道首所造成的嚴峻形勢。集中所收作品在於鼓勵道中人士堅定信心,故〈考魔格言〉說:“這樣魔考不了,那樣魔考又生”、“大道若還不考,三乘九品難分。難舍如今要舍,難忍如今要忍 ”。
     書中說唱作品使用吳語方言,說明編者是江浙地區的人,此書也刻于江浙一帶。先師   趙景深教授曾收藏一冊,因缺扉頁和編者自序,而本書卷首兩篇及另外若干篇為“道情”,故著錄卷名爲《道情》。1982年筆者擬編《道情叢鈔》,趙師曾借予閱讀。後來筆者偶然得到此本,始知其書名,因介紹如上,並將其中〈彌陀賣西方佛曲〉標點校訂附錄,亦可爲治宗教史、俗文學史者參考。
      宗教家利用民间說唱、民間歌曲等形式宣傳宗教,在中外歷史上由來已久。佛教的經典許多是採取說唱的形式,如《妙法蓮華經》。唐代佛教僧侶的“俗講”(底本為“講經文”和“緣起”)和“轉變”(底本為“變文”)留下了中國古代最早一批接近口頭演唱的說唱文學文本。宋代佛教徒結合佛教懺法的形式創造了“寶卷 ”這種新的說唱形式,不僅成為明代中葉後的各民間教派佈道書主要形式,當代仍然存活於民間的民間宣卷和寶卷與它也有繼承關係。明代初年,題名“永樂(明成祖朱隸)御制”的《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名稱歌曲》(簡名《永樂佛曲》,用南北曲小令和流行小曲曲調(如《吳歌》等)作“佛曲”兩千多首,影響至大。清末及民國初年,各地民間教團人士編的“壇訓”,大量用小曲和說唱唱本;流行的“善書”(“宣講”)也採取民間說唱的形式。
      明末,西方的天主教傳入中國,中國的天主教徒即用南北曲套數編寫了《天樂正音譜》,如[南南呂一枝花]《彌撒樂音》、[北正宮端正好]《稱頌聖母樂章》、[北黃鐘醉花音]《敬謝天主鈞天樂》等。筆者曾聽關德棟教授言,他曾過目近代山東濟寧天主教堂編印的唱本。筆者幼年聽到的基督教(新教)徒唱的“贊美詩”,也都是用流行的民間小調歌唱的。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2009-7-23 01:2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胡继华]在神话和科学之间追寻历史诗意
下一条: ·[江巨荣]渐去渐归的宝卷研究
   相关链接
·[周永健]川南民间佛教觉皇宝坛丧葬道场田野调查·[乔英斐]“希望”作为学术概念的可能性
·[刘赛祎]论民间说唱的“集体性”·[李佳南]漳溪畲族乡蓝大将军出巡仪式探赜
·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彭栓红]民族“三交”视域下云冈石窟的宗教新质素·[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
·[王琴] “草药有命”与“自我神化”:粤北瑶族医药从业者的道德重塑·[刘伟波]牡丹江流域萨满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保护开发
·[王渭清]"非遗"保护视野中的宝鸡民间歌谣·[王珊珊]新媒体时代坚持我国宗教工作中国化方向传播策略研究
·[钱寅]论礼俗传统中祭祀与婚姻的关系·[洪哲泓]真神与凡夫
·[郝佩林]论江南民间说唱艺术的乡野表达·[彭牧]拜:礼俗与中国民间信仰实践
·[游自荧]灾难、传说和信仰的互动:日常政治与人神互惠·[郭立东]横滨自由华侨妇女协会与中华义庄的水子地藏
·[王素珍] 赞土地与唱春 ·[德格洛珀] 鹿港的宗教和仪式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