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宋德金]东北地域文化三题
  作者:宋德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7-21 | 点击数:9415
 

  三、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经过许多学者的探讨,东北文化研究已经取得可喜的进展。然而,它作为一个小分支学科,目前尚处在草创阶段,论者对其名称、范畴、特征及与其他学科或课题的关系等等问题,存在很大分歧,探讨也欠深入。虽然有些学术观点不必、也很难取得一致,但是有些问题,比如名称,经过讨论还是容易取得共识的,同时也便于互相间的交流。

  其次,地域文化研究多以本地学者为主体,他们出于对乡邦的热爱,为了开发、弘扬本地区的文化资源,在某些研究中难免有过份拔高的趋势。虽然其用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学术研究还应遵循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

  最后,在关于东北文化特征的讨论中,大都注意到了多民族文化并存这一特点。因此,对东北各民族类型的区分就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东北地域文化的研究。目前,有的颇具影响的说法却值得商榷。如一位名学者在为多卷本《东北历史与文化论丛》所作总序中说:“当东北的游牧民族屡次进入中原,总是掳掠大批汉人,把他们带回东北,如女真人建的大金国、满族建的大清国,在迁都中原前,屡次发动大规模战争,掠回成千累万的汉族人口。”其实女真在建立金国前早已定居,而非游牧,他们的生产方式,兼有渔猎、农耕、畜牧,并更接近农耕。后来的建州女真和满族也大体如此。(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编辑部)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2009-07-21 15:0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季羡林: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下一条: ·[张海超]乡村调查与人类学的方向
   相关链接
·[郑雅婷]歌唱革命:东北书店出版物中的革命动员民歌研究·[王敏琪]传统的变奏:杭州东坡肉的叙事变迁与经典生成
·[陈宇峰]人神一理:东北保家仙文化与契约社会·[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于海轩]从二人转包公戏看东北人的正义观·[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
·[李银菊]史诗《玛纳斯》所见“丝绸之路”路线·[杨丽波 刘永发]从民俗语言的运用看赵树理小说的地域文化特征
·[施立学 李丹]乌拉街满族文化视域下的东北乡村振兴·[毛心韵]儿童绘本与地域文化的再生产
·[刘晨]早期道教死后世界观念与“泰山治鬼”·[刘卷 王敏]基于二十四节气与地域文化符号的叙事性产品视觉设计研究
·[邢天月]特殊的守护神:东北地区保家仙信仰特性探究·[江帆]乡愁背后:东北乡土文化的内隐结构
·[赵丽莉]赛珍珠《大地》中生育俗仪的淮畔地域风情·[杨欢]《松漠纪闻》中有关东北的民风民俗
·[吕慧敏]试论东北人的构成对二人转形成的影响·[刘路路]论《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中的东北方言和民俗文化
·2019东北亚民间游戏文化论坛在北京举办·2019“东北亚民间游戏文化论坛”征文启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