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观风问俗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观风问俗

藏戏面具
  作者:《中国民族报》综合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7-17 | 点击数:14816
 

 

  

  开栏的话:世界上许多古老部族和民族都有自己的面具史。这些经历了数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面具,反映了本民族宗教、民俗和审美观的发展与变迁。面具史几乎与文明史同步,而我国是世界上面具历史最悠久、流传最广泛、形式最多样的国家之一。及至今天,面具仍以鲜活的形象流布于我国的24个省、自治区的39个民族中,其中少数民族面具更以其形制的多样、造型的丰富、内涵的深邃,在中国乃至世界面具宝库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我们的祖先在峻岭悬崖、荒野蔓草间书写了人类的历史,我们希望这个专栏能成为读者探古溯源的一把钥匙,通过这些特征鲜明、造型丰满的面具,探寻我们祖先的足迹。

  藏戏是在藏族的民间歌舞、说唱、杂技以及藏传佛教祭祀礼仪等形式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载歌载舞类似歌舞剧的广场艺术表演形式。藏戏,藏语称“阿吉拉姆”,意为仙女大姐,主要流布在西藏的拉萨、山南、日喀则、昌都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藏族聚居地区。

  藏戏主要分为白面具戏、蓝面具戏、门巴戏、昌都戏、安多戏、德格戏、木雅戏和嘉戎戏8个剧种。除昌都戏和木雅戏外,其他戏种大都佩戴面具进行表演,并以蓝面具藏戏最具代表性。藏戏的传统剧目有二三十个,流传最广的是《文成公主》、《卓瓦桑姆》、《诺桑法王》、《赤美滚登》、《白玛文巴》、《朗莎姑娘》、《苏吉尼玛》和《顿月顿珠》,这些剧目被合称为“八大传统藏戏”。

  藏戏的角色大都使用面具装扮,只有少数采用简单的化妆。面具多为纸胎或布质,很少使用木材雕刻。藏戏面具大致分为4类。

  温巴面具:“温巴”意为渔夫、猎人。温巴面具采用平板式造型,是区分藏戏戏种的主要标志。戴白面具出场的是白面具戏,戴蓝面具出场的则属蓝面具戏。戴面具的温巴负责主持藏戏的开场仪式,讲解剧情,还要与其他非正戏角色一起为正戏主角伴唱伴舞。

  正戏角色面具:有平板式假面和立体式假头两种,角色多以颜色区分。红色面具象征威严和权力,多为国王、大臣佩戴;绿色面具象征慈爱俊美,多为王后妃嫔佩戴;黄色面具象征神圣善良,多为活佛、喇嘛和仙翁佩戴;黑色面具象征凶残,多为魔鬼妖怪佩戴;半黑半白面具象征奸诈狡猾,多为巫师、丑角佩戴。

  神祇面具:藏戏神祇面具的式样特征与寺院宗教跳神活动上出现的神祇面具相差无几,穿插使用于藏戏的神舞表演中。

  动物面具:藏戏中的动物角色十分丰富,面具样式皆为立体假头,多出现在以佛教故事和神话传说为题材的剧情表演中。如虎、豹、象、熊、鹿、牛、羊、马、狗、猴、鸡、鹦鹉、乌鸦等。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09-7-17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有图必有意 有意必吉祥
下一条: ·东乡族的庭院——庄窠
   相关链接
·[杨德睿]影像的神力:高淳的庙会与禳解法·[林安宁 唐培旭]师公面具艺术拍摄与民俗影像数据库建设探索
·甘南藏区提速“非遗”保护工作·[聂强 孙正国]论壮族师公面具的叙事途径
·[程莹]“我们的传统是非常现代的传统”: 解读非洲文本的另类方式·[陶赋雯]壮族师公戏面具的审美探幽
·[李尚励]师公面具中“变”与“不变”的发展模式初探·[袁琛]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中韩传统面具文化交流活动在川举行·对西南民族地区面具文化的系统呈现
·大型戏曲文献《清车王府藏戏曲全编》出版·盖瓦洒彝族村寨神秘的“哑神之舞”
·南方傩戏面具引人入胜 密语只能靠代代相传(图)·彝族新年祭祀面具
·藏戏和《格萨尔》史诗申遗成功 列入世界非遗名录·师公戏面具
·傩堂戏面具·阳戏面具
·撮泰吉面具·[李欣华/李晓久/邱冠雄]浅析西藏“五彩色”的宗教特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