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大师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大师

[姚付祥]“江南秀口”王丽堂
  作者:姚付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7-17 | 点击数:6718
 


  王丽堂出身于扬州评话世家。她的曾祖父王玉堂自成一派,其呕心沥血完成的王派《水浒》,经过他和王少堂、王筱堂、王丽堂四代人的共同创造、完善,已成为扬州评话的经典。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王丽堂3岁时就能学着大人模样说上几小段扬州评话了。不过,让不让她学扬州评话,祖父王少堂很是矛盾。在旧社会,艺人特别是女艺人的社会地位很低,王少堂不想让自己的孙女再吃这碗饭。但是,王丽堂天生就是说书的料,“血液里流淌着扬州评话的基因,骨髓里蕴藏着扬州评话的细胞”。7岁那年,王丽堂正式跟祖父、父亲学起了扬州评话。每天早晨4点钟,王丽堂就开始练功了,背旧书,学新书……更多的时间是泡在书场里,听爷爷、父亲说书。在书场泡久了,一些听众与王丽堂成了“老熟人”。开场之前,那些听众就说,“华子,你先弄一段!”就把王丽堂抱上了台。王丽堂从来也不怯场,往桌后一坐,把醒木一拍,今天来段武松,明天来段石秀,既为爷爷、父亲开讲热了场,更使自己得到了锻炼。10岁那年,王丽堂正式登台说评话,小小年纪功夫了得,“圆口”“方口”娴熟自如,数百句的“贯口”如抽丝剥茧,一线到底;绘声绘色,咬字清楚有力;形神兼备,节奏缓急有序……王丽堂在扬州城里引起轰动,被人们誉为“十岁红”。

  与其他艺人相比,说评话的艺人格外艰辛。一个戏班子到哪里演出,演员琴师总有一帮人;即使是唱弹词,最起码也还有一个搭档。说评话的就苦了,往往是孤身一人拎着只皮箱“跑码头”。王丽堂说她12岁就开始单枪匹马跑码头了,没有什么讲究,被子一铺就是床;吃就更马虎了,在人家单位蒸一盒饭,一分为三,中饭、晚饭、夜宵就全是它了。因此,与爷爷、父亲一同出去演出的时光就成了王丽堂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

  王丽堂能有今天的成就,与祖父王少堂的言传身教和良苦用心是分不开的。王丽堂还记得与祖父、父亲一道在南京演出的情景。同在一个书场里,父亲早场说《石秀》,王丽堂下午场说《武松》,祖父晚场说《宋江》。每天王丽堂下午场结束后,祖父就会在后台把她留下,指导她今天哪些地方说得不错,又有哪些地方说得不到位。其实,每天下午她在台上说,祖父就悄悄地搬张椅子坐在幕后,抱把茶壶听两个小时,还不敢发出声响,生怕王丽堂知道会紧张。直到有一天老爷子忍不住咳嗽,王丽堂才恍然大悟。

  祖父还时常教导王丽堂,学扬州评话,不仅要学扬州评话各门各派之长,还要学其他姊妹艺术。名角的要看,不是名角的也要看,要取诸家之长,去诸家之短,要吃“杂粮”。至今王丽堂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祖父带她到上海去看京剧名家马连良的《苏武牧羊》,去拜会“活武松”盖叫天的情景。说评话时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身段,往往都是从其他舞台艺术借鉴或转化而来的。祖父还经常带她游历名胜古迹——这可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向大自然学习。祖父说,说书艺人要眼中有景,要言之有物,说山要有山,说水要有水,只有说得活灵活现,听众才能有身临其境之感。经过如此长期的教导,王丽堂的说表艺术日臻完美。

  “文革”期间,祖父被逼致死。直到现在,王丽堂一直在自家厅堂内敬奉着祖父的画像。每天早晨,她都要在像前跟祖父说说话。被耽误了10年的王丽堂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凭记忆努力“还书”,决心把王家《水浒》记录下来,决不能在自己手中失传。她买来小型录音机和磁带,一有空闲就录音,用了8年的时间,终于把《武松》、《宋江》、《石秀》、《卢俊义》录了下来。单位领导知道此事深受感动,向上级进行了汇报。在江苏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下,根据她录音整理的4个十回本共计400余万字的书稿于1995年全部出版。1997年,江苏省委宣传部还专门成立了“王丽堂评话艺术领导小组”,对经过精选浓缩的《武松》进行了录像。

  王丽堂的说表风格既继承了前辈的优秀传统又不泥古,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丰富。她会把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新闻、生活常识,巧妙地融入到书中去,观众听了觉得鲜活,产生共鸣,因此,王丽堂被人们赞为“江南秀口”。

  一提起扬州评话红火时候的情景,王丽堂的脸上就流露出幸福的神情。她说,那时候,在镇江长江边的渔船上,半导体收音机里播放王派《水浒》的声音此起彼伏,到书场听书的观众更是热情高涨。那时候,王丽堂到一地演出,往往是人还未到,30天的票就已全部卖光。因为一部十回《武松》如果一天说一场,一场两个小时,就要接连说上70多天,所以,王丽堂往往要一天说两场或三场。王丽堂一生获奖无数,但她始终把为老百姓说书当做自己最大的幸福,把观众热情的掌声当做自己获得的最好的奖励……

  如今,年届七旬的王丽堂最为关心的事就是扬州评话能否走出困境,能否后继有人。她期望有志于扬州评话的年轻人要耐得住寂寞,扎扎实实地苦练基本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多年前,王丽堂捐出了出书的稿费,成立了“扬州评话王少堂基金会”,用于奖励后起新秀。只要是为了扬州评话的事业发展,她都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她坚信,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扬州评话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发展。 

 

  文章来源:文化传播网-中国文化报 2009-06-28 07:5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歌布袋”姚启华
下一条: ·[陈巍]故事里的故事
   相关链接
·江苏扬州明代文昌阁大修 三层屋面重现古貌·第31期敬文沙龙在京成功举办
·扬州地方文艺成为大学必修课 传承发展民间文化·[时金林]从雅韵琴筝的成长过程探寻扬州琴筝产业创新发展之路
·扬州非遗亮相世界绿色设计论坛·中国宝卷研究国际研讨会暨中国俗文学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预备通知
·扬州大学成立中国俗文学研究中心· [倪钟之]对评话《三国》的研究
·评话艺术家水榭戏台开讲 两百余位评话迷听入神·扬州大学生暑期实践关注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
·[韦明铧]一曲道情山水远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