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萧放]钟敬文:创建中国民间文化研究两大学科的奠基人
  作者:萧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7-17 | 点击数:14262
 

  二、1976年至21世纪初,宏思竣想与学术青春

  标志性工作一:呼吁成立中国民俗学会,推动中国民俗学研究。

  1979年,钟敬文亲自邀集顾颉刚、容肇祖、杨-、杨成志、白寿彝、罗致平等著名学者联名倡议建立中国民俗学会。1983年,中国民俗学会成立,钟敬文当选为理事长。为了推动和协助各省市此类机构的建立和发展,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他北至丹东,西至兰州、四川,南至两广,东至上海、杭州、宁波,参加成立大会,参与学术讨论,进行学术演讲,举办民间文学、民俗学研讨班。他说:“只要有利于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的建设与发展,而我的体力还能支持,我都不会放弃自己的责任。”

  标志性工作二:领导中国民协开展民间文学集成编纂工作,为抢救保护民间文化竭尽心力。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钟敬文有条件继续他50年代未竟的民间文学事业。1984年,钟敬文被推选为中国民协主席。当时中国民协的重要工作之一是编纂民间文学集成,这是一个有“文化长城”之誉的浩大工程,钟敬文的任务是组织、领导并具体参与全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搜集与编纂工作。他将这项工作视为传承与保存民族文化的重大职责,并竭尽全力组织推进。作为民间文学集成的常务副总编、故事卷主编,他在这项工作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全国各省故事卷的终审工作中,钟敬文不顾年迈体弱亲临每一次审稿会,跟同仁一道认真审读文稿,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在他的带动下,几位编委与集成办公室的同志精诚团结,在民间文学集成工作上取得了重大成果。为了表彰钟敬文在主持艺术学科国家重点研究项目《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编审工作和为弘扬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1997年文化部给他颁发了文艺集成志书编审工作特殊荣誉奖,2000年中国文联、中国民协给他颁发了首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终身成就奖。

  标志性工作三:重视大学民间文化教育,培养专业人才,先后主编《民间文学概论》、《民俗学概论》两部经典教材,稳定民间文学与民俗学两大学科在高校的学术地位。

  钟敬文十分看重大学教育中民间文学与民俗学的教学科研工作,为了推进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的教学与研究,除了主持全国性民俗学会工作以外,他先后多次组织全国高校教师研讨民间文学、民俗学课程,编写出版《民间文学概论》(1979年出版,1988年获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民俗学概论》(1998年出版,1999年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作为专业教材与理论的普及读本。在钟敬文等老一辈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民俗学在1998年被列入国家二级学科目录,民俗学从一个民间的学术门类上升为国家学位教育的规划学科,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钟敬文为之奋斗了近80年的民俗学事业终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作为中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第一批文科博士后流动站的合作导师,钟敬文为了培养学科建设所需的教学科研人才,坚持亲自授课,他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学问,还有人品与献身学术的精神,为此他曾获得北京市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一等奖。

  20世纪最后20年,是钟敬文获得巨大丰收的时节。在北京师范大学,他先后领导创建了211工程重点学科与国家重点文科研究基地,培养了近50位博士、博士后,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俗访问进修学者,他们绝大部分成为全国民俗学、民间文学教学研究的骨干力量。钟敬文领衔的《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的创建与实践》的教学改革项目,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教育部教学成果一等奖。

  标志性工作四:晚年倡导建立中国民俗学派,推出6卷本《中国民俗史》煌煌巨著。

  志存高远的钟敬文,并没有因已取得的成绩而满足,他不断思考着中国民俗学的发展方向。1999年,他终于推出了《建立中国民俗学派》的理论新著,提出了建立多民族一国民俗学的新主张。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为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民俗学,对有着深厚文化渊源的中国民俗学进行深入探究,2000年年近百岁的钟敬文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亲自组建了《中国民俗史研究》的写作班子。他去世后,课题组成员秉承先生遗志,艰苦奋斗,2006年课题以优秀成果结项。由钟敬文主编的6卷本《中国民俗史》(400万字)被列入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2008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07月16日 12:2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他的遗产仍影响当今世界
下一条: ·[苏士澍]忆启功先生:永远留在心头的音容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征文启事·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2期活动预告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5年1-2月受理)·[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
·[毛巧晖]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到田野研究新范式·深切缅怀陶立璠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
·[刘先福]芬兰历史地理学派的生成与演进·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1期活动预告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1-12月受理)·[杨德亮 金明艳]民俗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周星] “民俗”的体系化与“民俗学”的体系化——对中国民俗学教科书的结构分析·中国民俗学高端论坛(2024)在济南举行
·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广州召开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9-10月受理)·全国先进!中国民俗学会香文化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孙亮荣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7-8月受理)·深切缅怀刘锡诚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