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林理]批量生产不代表简化技艺
  作者:林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6-30 | 点击数:7057
 

  艺术品实用化 实用品艺术化

  冀派内画经过40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从业人员近4万人、年产值约10亿元的文化产业。衡水习三内画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自勇说,作为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内画艺术,早期载体就是鼻烟壶,他们从载体创新入手,开发出内画笔筒、“内画三绝”、内画艺术酒等内画实用工艺礼品,大大拓宽了内画艺术产品市场。在此过程中,他们坚持“艺术品实用化,实用品艺术化”的发展思路,通过工具创新、技法创新、题材创新、风格创新,形成了冀派内画鲜明的艺术风格,将冀派内画由单纯的文化艺术向文化产业方向转变,一举成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冀派内画也进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习三内画有限公司还通过创建博物馆,丰富产品文化内涵,提高产品附加值。2003年2月,他们自筹资金600万元,建成了“中国内画艺术之乡展览馆”;2007年又启动了“流动性”博物馆——内画宣传车;2009年10月,他们在省会石家庄最为繁华的地段建设的河北省内画博物馆将竣工,在建筑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的展馆内,将更加详实集中地展示内画、易水砚、定瓷、黑陶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营造收藏氛围,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影响力。

  去年,“习三”内画商标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公司运营由此上了新台阶。谈到未来发展之路,王自勇表示,树立全新的文化产业意识是发展的前提,要充分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态势,整合利用文化艺术资源,强化经营管理,推动内画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避免歪曲和滥用现象

  不过,对于传统技艺的生产性保护,一些与会专家与传统手工艺生产制作第一线的代表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保护传统手工技艺最重要的是要保护原生态的技艺,工业化生产只是针对部分项目而言,绝大部分手工技艺不适合工业化生产;传统手工技艺最直接的是和文化的关系,而不是与经济的关系,过度注重经济利益,就破坏了传统技艺的本真。

  河北省文化厅副厅长彭卫国表示,作为文化工作者应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从自觉维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度,将传统技艺保护作为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在保护传统技艺内在规律和自身运作方式的前提下,将传统手工技艺融入现代文明和工业体系,使之在生产服务实践中得到积极保护和传承。他同时指出,开展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应坚持四个原则:一是有利于加强保护与传承,二是有利于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三是有利于技艺本身的创新和提高,四是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他强调,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产业化,只是通过市场让其自行运转起来,要处理好文化产业与生产性保护的关系,避免发生歪曲和滥用的现象。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不能以简化技艺以求低成本或批量化生产,更不能把其作为衡量保护成功与否的标准,而要“以质求量”,不断提升技艺水平和产品质量,以精湛的技艺铸造精品,实现经济效益。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文化传播网-中国文化报 2009-06-28 07:5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非遗申报乱象
下一条: ·[何建春]滦南乐亭大鼓:在濒危边缘复苏
   相关链接
·[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
·[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孙芳]木版年画的产业链构建
·[马桂纯]苏绣艺术的传承与生产性保护研究·[刘朝晖]谁的遗产?商业化、生活态与非遗保护的专属权困境
·[赵伟翔]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生产性保护现状研究·[孟子凡]机械参与生产的非遗传统技艺
·[姜晶晶]“吉昌花饽饽”技艺的生产性保护研究·[杜薇 杜双双]族内多元与族际单一
·[胡玉福]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标准研究:以鲁锦项目为例·[季中扬 陈宇]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
·[赵迎芳]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和保护的实践与思考·逾两百项中国非遗传统技艺黄山斗艳 非遗文创产品受捧
·[刘晓春 冷剑波]“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实践与思考·[仵军智]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市场开拓研究
·[朱以青]基于民众日常生活需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潘文焰 仲富兰]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生产性保护路径研究
·[钱永平]论非遗生产性保护与包容性经济发展的结合之路·[刘德龙 张兴宇 袁大伟]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民众的日常生活需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